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焦视觉康复与眼球震颤新技术长沙爱尔这 [复制链接]

1#

为推动视觉康复与眼球震颤领域的新发展,拓宽眼科从业者的认知区域,提高行业诊疗水平,近日,爱尔眼科视觉康复研究所所长、医院眼球震颤与视觉康复领域知名专家杨东生教授开展了一场以“眼运动与视觉·黑暗与视觉康复”为主题的讲座,为现场50余名湖南省区所有医护团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杨东生教授致力于眼运动疾病,在眼球震颤、斜弱视的治疗研究30余载,在眼球震颤治疗研究及眼科疑难眼病视觉康复方面有深厚造诣,并开展了国际弱视治疗新技术——双眼疗法和暗暴露疗法对难治性弱视的临床治疗研究,在该领域具有专业领先优势。

会上,杨东生教授讲述了眼球震颤的发病背景、常规临床检查项目和诊疗手段,详细介绍了各种视觉训练的原理、方案及目的,强调了病因对眼球震颤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并就“暗暴露对视觉康复的影响”、“眼球震颤异常头位研究治疗进展”、“复杂眼球震颤”、斜视相关研究及眼震研究计划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做了精彩分享。

据了解,我国目前约有近万眼球震颤患者,得到治疗的却寥寥无几,甚至很多医护人员都曾普遍认为眼震不可治疗。“眼球震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疗的。”杨东生教授强调,眼球震颤是导致视力低下、影响视觉发育的原因之一,其诊断需要依据眼动仪的波形,根据不同波形设置合理的手术,如A-K手术等,最终应达到改善头位、减轻眼震颤、增加视力的要求。

在当天讲座中,杨东生教授还提出了国际引入的最新疗法——黑暗疗法,针对难治性弱视、成人弱视、眼球震颤及斜视性弱视,黑暗疗法结合多种模式训练组合,提高了视觉全功能康复的效果。杨东生教授在报告《年美国AAPOS会议上眼运动研究》中提到,经过黑暗疗法,有两位成年患者在出暗室2天后,最佳矫正视力从0.4提高到了1.0;一个患眼球震颤、白化病、大角度内斜视(+75△)、高度近视的10岁小女孩,在手术矫正眼位+黑暗暴露后竟然获得了立体视。

针对眼球震颤术后视觉康复的问题,杨东生教授认为,过去视觉康复往往更多的是指低视力康复,但近年来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医疗界人士都认识到如果视觉康复仅限于低视力康复,范畴过于局限。一方面视力小于0.3且大于等于0.05被定义低视力,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小于10°就称为盲,该定义中仅仅考虑了视力和视野,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反应视觉能力高低的视觉功能是“对比敏感度视力”。

随后,杨东生教授从3个方面总结视觉康复:

一是视觉康复的目的是重塑功能性视觉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是视觉康复不能逆转已经造成的器质性损伤;

三是视觉康复需要综合各种手段进行诊治。

“在临床工作中,还有大量患者并不一定满足低视力的诊断,但仍然需要视觉康复。”杨东生教授如是说道。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诸多传统的致盲性眼病逐步被攻克,但仍有很多疑难眼病至今还是世界难题。随着杨东生教授、王平教授等国内知名疑难眼病专家的加盟,医院在疑难眼病领域的学科建设发展“如虎添翼”,科研创新能力及诊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未来,医院将依托眼球震颤与视觉康复国际诊疗中心、爱尔视觉康复研究所等,深入进行眼震、视觉康复等研究工作,探索临床疑难眼病的未知领域并实现突破,为广大疑难眼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光明和希望带给更多患者。

(编辑YH。)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于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