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防眼病眼科专家赵云娥多年坚持这件事预 [复制链接]

1#

人物名片

赵云娥:温州医医院(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眼科诊疗工作30余年,赵云娥教授几乎每天都在与眼病打交道,作为国内知名的白内障专家,她不仅为无数高龄老人进行复杂白内障手术,更是在全国首开先河,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打造了诊断、手术、康复、随访一体化治疗体系。

赵云娥教授说:“这二十年来,中国眼科诊疗技术迅猛发展,给了眼病治疗无限的空间。但作为医者,再精密的器械,再高超的技术,都不如患者的自知,要护眼爱眼,眼病早诊早治。”多年来,她身体力行,坚持普及一个观点——“预防眼病,从戴太阳镜、给眼睛年检做起。”

白内障并非老年人专属

婴儿或青年都有“中枪”可能

“白内障,这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毛病吗?”在门诊中,赵云娥教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提问。“虽然年龄越大,患白内障的几率会越大。但糖尿病、高度近视、眼内炎症等造成局部代谢环境改变,以及外伤、辐射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发晶状体的混浊变性,导致白内障。”赵云娥教授说,以中青年为例,外伤性白内障是最可惜的,“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球类击到眼睛造成钝击挫伤,有的人甚至会错误使用筋膜枪按摩眼周,都会导致白内障发生。”

赵云娥教授在门诊给患儿检查。(图片由院方提供)

在赵云娥教授的门诊,经常能看到尚在襁褓的患儿,这与她这些年致力于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打造了诊断、手术、康复、随访一体化治疗体系有关系。“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眼病,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但让人惋惜的是,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生下来眼珠子是白的,以为养养眼珠子就能变黑了,耽误了治疗。”赵云娥说。在杭州,她先后接诊了余人次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赵云娥教授在手术中。(图片由院方提供)

“如果孩子有先天性白内障,早发现、早治疗特别重要。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最好要在8-10周之前治疗,单眼白内障则要在4-6周之前治疗,延误治疗时机,接下来会导致严重的弱视、眼球震颤、斜视,还会影响视力发育,所以对医生来说,医术的精进,科普的开展都应是同频的,只有当更多人知晓了眼健康知识,才能避免更多惨痛的后果。”

近二十年是众多眼科专家感受技术迭代最快的时代。“当下的白内障手术已进入精准时代,手术不仅可以起到恢复视力的功效,还可以矫正近视、散光、老视等术前可能存在的屈光问题,进一步满足患者对功能性视力的需求。可以说,现代化精准白内障手术,旨在给患者选择最为个性化的手术,享有清晰、持久、舒适的视觉质量。”赵云娥教授对不同年龄的白内障患者,做了简练的总结——“老年人得了白内障,年龄不是问题,千万别等;中年人进行白内障手术,为了更好的视觉质量,不必等到老;婴幼儿得了白内障,要快治疗长随访,才有可能跟上正常步伐。”

要戴太阳镜,给眼睛做年检

防眼病,让视野更清晰更持久

“这些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大家对视觉健康的需求,从‘看得见’变为‘看得清晰、持久、舒适’,不管眼科手术的技术如何更新迭代,防眼病是第一位的。”赵云娥教授说。

碰到接受过白内障治疗的患者,她总会叮嘱一句:出门要戴太阳镜。“很多人都觉得戴太阳镜是耍酷,这是错误的。白内障除了年龄、遗传、慢性疾病导致等因素外,还有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照射紫外线,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这才形成白内障。所以在户外,戴太阳镜不光是白内障患者的病情需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好习惯。”

在门诊时,赵云娥教授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不乏年轻人,很多人的眼睛已未老先衰。她更加深刻认识到,眼科检查全流程常态化的重要性,多年来,她和团队成员坚持普及一个观点——不妨给眼部做个“年检”。

“从验光、屈光状况,到眼压、视网膜情况,都可做个全面的检查,建一个眼部档案,有利于把眼部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比如很多人的视网膜裂孔是没有临床症状的,而及时检查和激光治疗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但任其发展,就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后果更加严重。”赵云娥教授说。

05:32

点击播放视频

误区1:眼睛还能看,等白内障长成熟,再手术。

这是不对的。目前白内障手术的判断标准是:白内障引起了视力下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需要手术。白内障越成熟,手术难度越大,引起患者眼部结构损伤的风险也更大些,不利于恢复。而且很多人在等待阶段,会出现并发症,视觉质量也会打折扣,所以没有必要等白内障成熟再手术。

误区2: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

白内障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治疗。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白内障。如果是初期白内障,每年定期检查,看白内障的发展,请专业眼科医生评估即可,等手术时机合适,再采取手术。现在有一些眼药水,适应证上写着治疗白内障,其实无法起到治疗效果,而且大多数眼药水里有防腐剂,反而会有一些副作用,影响眼表健康。

误区3:年纪大了,没必要做眼科手术。

年龄不是障碍,任何年纪都有看得更加清晰的需求。如果专业眼科医生判定,眼部疾病如经过治疗,能看得更好更清晰,全身状态调整得比较好,都是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我曾为一位岁高龄的老爷爷做过白内障手术。如果老年人单眼有白内障等眼病,即使另一眼功能良好,也存在立体视功能障碍,走楼梯时就容易摔倒,影响老年生活质量。

误区4:宝宝刚出生,不会患白内障。

白内障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小孩子也会得白内障,患病率大约在千分之一到四。先天性白内障有遗传性,如果家中有先例,小宝宝生下就要做个筛查。此外,非遗传性的散发病例需要家长留心孩子的生活细节,比如眼睛追光追物能力如何,能不能和家长做眼神交流,有没有斜视、眼球震颤等,这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误区5:白内障手术后,一劳永逸,啥都不用管。

如果成年人接受白内障手术,需要放一个人工晶体进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算是一劳永逸,不需要拿出来,也不需要更换。但白内障手术需要开刀,有切口,就有一定的风险,如何把控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配合,按照规定时间随访,杜绝可能的危险,从这个层面上说,就不是一劳永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