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为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本次活动主题是“注重行为干预,融入日常生活”。近视,从来都不是一日促成的,一般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假性近视演变为真性近视。因此,注重行为干预、及时识别近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主任医生张汀表示:近视主要表现是看远不清楚,同时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视物疲劳、眼球凸出等问题。近视若进展很快、度数很高,可能会增加引起眼部及眼底并发症几率。
近视的早期症状:
1.凑近:看东西离得很近,看电视不自觉往前走,往往提示幼儿视力变差。
2.眯眼:长期眯眼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
3.揉眼:近视的幼儿因看东西模糊,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可能提示幼儿视力下降。
4.眨眼:近视的幼儿会经常揉眼睛,造成慢性结膜炎及角膜损伤。眼睛不舒服,孩子会频繁眨眼睛。
5.歪头或斜眼:排除斜视后,近视的幼儿喜欢歪头或斜眼看东西,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散射光,从而看得清楚一些。
6.皱眉: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改变眼球形态,从而看得清楚一些。
7.经常拉扯眼角:这样能减少光线的散射,并压平角膜,改变屈光力,让轻度近视视力暂时提高。但长期拉扯眼角,会造成散光。
什么算近视了呢?
双眼中任一眼的视力低于5.0,那是意味着有“视力不良”即近视。视力不良可以分以下三个等级。
轻度近视不良:视力=4.9
中度近视不良:4.8≥视力≥4.6
重度近视不良:视力≤4.5
近视的常见原因?
视力是眼睛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导致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包括:
(1)视力发育异常(比如弱视);
(2)视疲劳;
(3)近视;
(4)眼睛器质性的病变等。
视力筛查是发现眼睛存在异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儿童筛查发现视力不良,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到眼科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查找出视力不良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诸如视力发育异常、视疲劳等早期干预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预后。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就要问了,我的孩子3岁,只能看到4.8是不是近视了呢?
其实不是的,要知道刚出生婴儿的视力低于0.1,正如身体会长高一样,人的视力也是随年龄逐渐发育的。随年龄增长,5-6岁时,大部分儿童的视力可接近成人水平,有些则要到6-8岁视力才能发育至5.0。但有一小部分儿童因为存在比较严重的屈光不正、斜视等,妨碍了视力的正常发育,如果在视力发育的可塑期不进行干预治疗,成年后视力低于正常人水平,俗称为“弱视”。
儿童筛查特别是幼儿园期间,发现视力发育不良,应尽早复查干预治疗。早发现早干预,绝大部分儿童视力均可以提高或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
近视只能预防。儿童青少年如果能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预防和减少近视的发生率。其主要做法有:
1.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1)读写姿势要正确:读写中做到“三个一”,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一尺以上、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
(2)间断用眼,劳逸结合:读写时间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
(3)读写环境要适宜:在充足的光线下读写,读写使用的课桌椅应和自己的身高匹配。
2.控制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1)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3)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应减少电子产品的时间。
3.增加阳光或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
(1)每天保证累计2-3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也能控制近视的加深速度。
(2)户外活动应在阳光或自然光下进行,室内或夜间开展的体育活动对近视的预防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