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弱视了怎么办眼科医生陶勇 [复制链接]

1#

在儿童眼科门诊中,经常有一些小患者的爸爸妈妈提出这样的疑问:

“都是看不清,为什么那个小孩是近视,我家小孩就是‘弱视’呢?”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这样解释:假设近视的孩子和弱视的孩子,裸眼视力都是0.5,但是近视的孩子戴上眼镜,视力就能矫正到1.0(或对应年龄的最佳矫正视力),可是弱视的孩子戴了眼镜后矫正视力不提高或无法矫正至正视。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弱视的儿童平时的表现与一般近视、远视等症状很相似,不易被发现,因此常常被家长疏忽。

一、定义:

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这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这些异常的视觉经验包括单眼斜视、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形觉剥夺等。如果在8岁前弱视仍未诊断及治疗,可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终生的视力低下。

弱视儿童年龄较小,治疗却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更需要家长起好监督作用。

二、病因:

大脑必须同时从两只眼睛接受一个清晰且布局合理的图像,视觉系统才能正常发育。这种发育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年内,至6-8岁完成。当一只眼成像模糊或错误,或视觉信号无法正确经视神经传入中枢,大脑将自觉忽略由患侧眼传入的信息,引起弱视。如果抑制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视力异常。

弱视根据不同病因,可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分为单侧和双侧)。

三、发病因素

屈光不正为弱视发生主要因素之一。高度屈光不正(多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患者在没有矫正的情况下,视网膜长期不能形成清晰物像,从而导致弱视的发生。

而发生斜视以后,外界的两个不同物体分别投射在双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两个不同物体的物象在视皮质无法融合,出现混淆视。于是大脑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受抑制,形成弱视。

在屈光参差的双眼中,由于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的清晰度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能融合。视皮层中枢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的物像,而形成弱视。

{!--PGC_COLUMN--}

最后一种比较少见的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指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致使光刺激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黄斑由于生理性视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

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的儿童,家长应警惕弱视的发生,医院就医,做好眼部疾病筛查。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医院有不同检查方式,切莫因婴幼儿年龄小、可能不配合检查等原因耽误诊治。

弱视的儿童视力差,看东西模糊,没有正常的立体视觉,无论在学习、生活或者体育运动中都存在很多困难,无法从事很多需要精细视觉和立体视觉的工作。如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下楼梯容易摔倒等。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影响今后高考的升学和就业。不仅如此,弱视还易引起斜视,影响儿童的外貌和自信心,使生活质量下降。

四、治疗

弱视是不会自愈的,对弱视的治疗越早越好。因为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是治疗的敏感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视力恢复的难度就会大很多。

弱视治疗最重要的是消除导致弱视的因素,矫正在视觉上有意义的屈光不正,然后是促进弱视眼的使用。必须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促进弱视眼的使用才更有效。

门诊中不乏有家长不愿意孩子从小就“戴眼镜”,担心以后摘不掉,但实际上,只有合理地矫正屈光不正后,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变得清晰,异常的视觉刺激才能转变为正常的视觉刺激。

在合理矫正屈光不正基础上,单眼弱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遮盖疗法。通过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注视,最终实现双眼视力平衡。这是简单有效,普遍接受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部分儿童配合度低,特别是弱视眼视力很差者,因为影响外观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另外,遮盖疗法需要每天2~6小时,长期坚持,家长如未留心,孩子可能悄悄拿掉遮盖物或者偷看,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所以需要家长、老师的鼓励和耐心疏导。

2.压抑疗法。对遮盖疗法配合度较低的儿童,可以尝试压抑疗法,通过阿托品滴眼液压抑优势眼,让弱视眼能够发挥作用,且不破坏双眼视觉。缺点是可能发生阿托品过敏或中毒,或出现瞳孔散大、畏光、近距离视物模糊等。

3.综合疗法&视觉训练

越早得到治疗,患儿完全恢复视力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个别情况下,年龄较大的弱视患儿仍可能通过治疗改善视力。如果弱视延误诊断和治疗,造成的视力低下是终生的。因此3-5岁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弱视患儿,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治愈率更高,弱视并没有那么可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