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眼科年会余新平我的体会成 [复制链接]

1#

Hey~

新鲜会议干货奉上~

全国小儿眼科会议精彩课程!

.11.02

前言

在第十七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暨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联合学术大会中,来自温州医医院的余新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我的体会:成人斜视手术》的主题演讲,下面是余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余新平

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温州医医院医务处处长

背景

1、斜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状态:包括社会心理方面和视功能方面,如自我评价、自信心、生活方式选择、视觉症状

2、众多因素影响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如斜视特点、性别、个性及患者对斜视的理解等

3、成功的手术患者生存质量能持续改善

4、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的相关因素:性别、眼位成功与否、斜视变化程度、心理焦虑

5、斜视矫正手术认为提高年化生存质量是“非常经济”

6、斜视矫正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短期(6-12周)和长期(1年-18月)

7、术后患者的社会心理维度显著提高,如焦虑、社会回避情况、抑郁程度等,然而仍低于普通人群

8、我们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比,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仍显著更差,且与患者术后自我评价仍存在斜视有关

9、本研究欲探讨手术成功患者的自我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对象和方法

1、91例我院手术患者,术后随诊1年以上、末次随诊时临床判断为手术成功的成年患者

2、成功标准:

(1)视远/视近时水平斜视度不超过10PD和垂直斜视度不超过5PD

(2)且正前方/阅读眼位无(或极少)复视/混淆视

(3)伴有明显面部畸形和神经精神异常者排除

3、全面的斜视和双眼视功能病史采集:术前术后的眼位、偏斜方向、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诊断和工作类型

4、成人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评估生存质量

5、问卷调查自我感觉是否仍有斜视

相关影响因素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结果

一般资料

我们这项研究主要在25.9±9.7岁(16-65岁),41例(45%)女性;术后随诊时间17.6±4.7月(12-42月);30例(33%)伴有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3。具体的结果如下表:

结果

1、69例(76%)患者自我感觉无斜视

2、18例感觉有轻微斜视,4例感觉明显斜视

3、术后生存质量得分显著提高,CAS得分由术前的60.2±16.1提高到术后的74.8±13.8,(t=6.90,p0.)。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两组斜视情况比较

术后自我感觉斜视的相关影响因素

讨论

1、大约1/4的手术成功的患者仍自我评价存在一定的斜视

2、术后自我评估仍有斜视的患者,伴有更差的立体视功能和更大的垂直斜视度,其生存质量评价更差。

3、术后伴有垂直斜视是影响患者自我评价斜视的主要因素。

目前对斜视手术成功的界定

讨论

1、医患者对斜视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不同:成功的患者中,约有24%仍有自我评价伴有斜视

2、自我评价有斜视者约1/4者有正常双眼视功能

3、Beauchamp等发现患者和医生对手术治疗改善程度的评价不一致

4、Satterfield等报道术后大约84%仍自我感觉有斜视。

5、但这些研究未同时分析患者的眼位和双眼视功能情况

6、术后伴有垂直斜视是影响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主要因素

7、22例自我评价斜视者,其中10(45%)例伴有微小角度的垂直斜视

8、这些微小角度的垂直斜视可能导致视疲劳或异常头位,易使患者产生仍有斜视的主观感受

结论

1、24%的手术成功者仍自我感觉有一定的斜视

2、术后存在微小角度(2-5pd)的垂直斜度/隐斜是患者自觉仍有斜视的主要因素

3、术后对手术效果的自我评价明显影响生存质量水平,评估术后生存质量或许是评价手术效果的一项可用指标

4、良好的术前/术后患者教育、医患沟通是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估的可行途径

5、需要进一步重视微小角度垂直斜视的诊断和处理,能显著影响患者术后主观感受和疗效评价。

更多精彩会议课程,请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