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己的眼睛了吗?”这是我术后第一天早查房的经典问题。
“看了。”中年男子简单干脆的回答。
“对眼睛的外观感觉满意吗?”我微笑着继续着我经典问题的第二问。
“满意!“回答依然干脆,但是这次脸上有了笑意。
“谁给我介绍一下这个患者的治疗经过?”至此我完成了我术后查房的经典三问。
男性,34岁,大约八年前自觉眼位不正。七年前行垂体瘤手术治疗……………
听完下级医生的陈述,我自言自语到:“这个病例完美阐释了斜视手术的终极追求——极简的平衡。
下级医生静静地等待着我的下文。
该患水平斜视同时合并垂直斜视,也就是他在有外斜视的同时还伴有左眼的高眼位。用老百姓的话讲,我们的手术即要解决患者的眼睛往外跑,又要解决眼睛往上跑。同时还有另一个难题需要考虑,患者的水平斜视度数很大,需要三条水平肌肉,垂直斜视的度数至少需要一条肌肉。一个眼睛又只能同时对两条直肌手术,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手术设计,做最少的肌肉条数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经过半分钟的停顿,我从手术情景中抽离出继续说道:
术中我们对患者双眼的水平肌和垂直肌进行同时调整,综合使用转位,移位等手术方法,最终用最少的3条肌肉数量一次解决了既往需要4-5条肌肉两次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
听完我的话,新进组学习的研究生们惊讶的表情传递着“原来斜视手术设计这么复杂”的感慨。
我读懂了他们的惊讶,顺势科普道:
“不要以为斜视很简单,更不要以为斜视手术很简单。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理解斜视。
斜视不单纯是眼睛的疾病,它是双眼运动失衡后的一种表现。
双眼运动的协调性涉及到大脑各个脑叶中的许多核团。期间各个核团信息交互的复杂性不亚于人类认知系统的复杂性,整个信息交互网络任何部分受到干扰后都可能导致双眼运动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经过一定的时间到达了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斜视。这个患者斜视发病时间与垂体瘤发病时间基本吻合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记住,斜视就是一种高级功能的失衡,斜视手术就是实践极简的再平衡。
图一患者术前第一眼位照片(患者右眼注视,左眼呈外上斜位)
图二患者术后第一眼位照片(双眼正位,视远视近交替遮盖眼位不动)
图三患者直立正面照(头颅面颅宽大,颧骨高,手掌和脚掌增大,是典型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外貌形体表现)
(所有公开发表的患者图片已得到患者本人的同意和授权)
贾智艳
医院,小儿眼科与斜视弱视亚专业,医学博士,硕士导师。擅长各种类型弱视的诊断和治疗,手术矫正各种类型的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及特殊类型的斜视,现已成功实施各类斜视手术上千例。长期致力于屈光不正的防控。
吕晓琳
医院,小儿眼科与斜视弱视亚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医院访问学者。擅长斜视弱视、小儿眼科、眼肌病诊断治疗。
文字丨贾智艳吕晓琳
校对丨周汐遥
美编丨周汐遥
监制审核丨哈医大一院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