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OCTA在弱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弱视是一种视觉系统发育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在0.5%~3.5%之间。而弱视的诊断一直以来是以排除性诊断为主,即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除了最佳矫正视力外,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指标用于弱视的诊断和评估。

斜视、屈光参差和视觉剥夺是弱视的常见危险因素,这些被认为会对视觉皮层和外侧膝状体产生功能和形态学影响。已有研究通过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斑和脉络膜厚度以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来研究视网膜在弱视发展中的作用,但结果不太一致。目前为止,弱视视网膜微血管受累的确切性质和结构-功能相关性尚未明确。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眼科应用以来,已有一些研究发现了弱视眼和正常眼之间细微结构上的一些差异:60%的弱视眼存在*斑中心凹处椭圆体带(ellipsoidzone,EZ)变薄甚或消失,而正常眼中仅有29%存在EZ条带变薄;也有一些研究曾报道弱视眼*斑中心凹的最小厚度值较正常眼更大,但二者之间差异很小;在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方面也有报道二者间存在差异,但也有其他研究报告认为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微循环特征可以通过OCT-A快速、无创、定量地检测到。一些在儿童中使用OCT-A的研究报告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眼的视网膜微血管存在异常(相关研究报道:弱视眼底微循环大揭秘——OCTA技术新应用)。然而,由于研究设计的异质性和OCT-A的一些混杂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此外,这些异常的OCT-A参数还没有被证明与弱视眼的视力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童弱视眼OCT-A定量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视力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开展了一项关于“TheHongKongChildrenEyeStudy”的研究。该研究是基于人口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0例弱视患儿和名对照者,年龄在6~8岁之间,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OCT-A、扫描源OCT和详细的眼科检查。通过特定的自动图像分析程序对*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capillaryplexus,SCP)血管密度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来评估弱视和非弱视眼在校正所有已知混杂因素后OCT-A指标的差异。包括*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拱环形态、血管密度、血管直径指数和分形维数的主要结果和测量差异。结果发现,在30例弱视患者(平均年龄7.57[1.2]岁;16名女孩[53.3%])和名对照者(平均年龄,7.65[1.0]岁;名女孩[55.5%])中,与对照眼相比,弱视眼的FAZ面积降低(0.;95%CI0.至0.,P=0.),分形维数降低(0.;95%CI0.至0.;P=0.01),血管直径指数增加(0.;95%CI0.至0.;P0.)。未发现FAZ面积与血管密度之间存在差异。LogMAR视力与FAZ拱环形态(sβ,0.;P0.)和血管直径指数(sβ,0.;P=0.)相关,但与血管密度和FAZ面积无关。

结论

这项基于儿童群体的研究结果支持弱视患者*斑微血管异常的存在。OCT-A参数的变化与视力有关,推测视网膜参与弱视的发展,提示定量OCT-A指标在弱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作用。但这些关联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差异与弱视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生在病程哪个阶段的关系。参考文献1.Associationof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MetricsWithDetectionofImpairedMacularMicrovasculatureandDecreasedVisioninAmblyopicEyes2.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asanImportantDiagnosticToolforAmblyopia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