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基本信息:
顾客:女,29岁
主诉:日常工作使用电脑较多,近日感觉到看远不清,怀疑度数增长
旧镜光度:OD:-4.25/-0.75x12
OS:-4.00/-0.75x
屈光检测:
电脑验光光度:
OD:-5.00/-2.00x27OS:-4.75/-1.25x
OD:-4.50/-1.50x27OS:-4.50/-1.25x
OD:-4.25/-1.50x23OS:-4.50/-1.25x
电脑验光时,发现患者瞳孔忽大忽小
主观验光(雾视前):
OD:-4.75/-1.25x15=0.9-
OS:-4.50/-1.00x=0.9-
对患者进行10分钟雾视后,重新验光
主观验光(雾视后):
OD:-4.25/-1.25x.0
OS:-4.00/-1.00x1.0
试戴表示比旧镜清楚,无不适感
案例分析:
1.眼睛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力,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很容易产生睫状肌痉挛,不能放松。调节的参与会造成近视度数偏高,远视度数偏低,轻度远视甚至可以误诊为近视。为了消除这一影响,需要在屈光检查前尽可能的放松被检眼的调节。雾视通过光学镜片的聚散作用来使被测眼的焦像位置移动,可以有效放松调节。此时的验光结果才最接近患者真实的屈光状态,避免假性近视的干扰。
2.观察电脑验光结果,发现三次检测结果并不稳定,球镜从-5.00降到-4.25,柱镜从-2.00降到-1.50,并且伴随患者瞳孔忽大忽小,说明电脑验光过程中,有调节参与;
3.未雾视前,对患者进行插片验光后,发现主观验光处方确实比旧镜度数有所增长,但是患者单眼矫正视力仍然只能达到0.9减,推测很有可能是调节的参与造成眼睛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困难;
4.雾视后,患者左右眼球柱镜度数都有所下降,但矫正视力却提高了,可以进一步确定,是调节的参与影响了验光结果的准确性;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引起患者调节痉挛,调节放松困难引起看远模糊。
处理:
按雾视后主观验光处方为顾客配镜;嘱咐顾客要劳逸结合,调整用眼习惯,看近40~50分钟后,看看远处,多参加户外活动,健康用眼。一周后回访,顾客反映没有再出现之前看远不清的问题。
《验光与配镜必读:屈光不正诊断与矫治(修订版)》
目录:
第1章概述第一节视觉光学基本知识一、视觉光学溯源二、几何光学定律三、光学名词解释四、生理光学缺陷五、哪些人需要验光配镜第二节屈光不正的成因与类型一、屈光不正的原因二、屈光不正的分类及方法第三节屈光不正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一、眼球发育二、视力障碍三、眼轴改变四、眼底改变五、眼位改变六、其他改变第2章屈光不正的验光第一节主观验光一、宏观定性法二、增减定量法三、定轴定量法四、其他定量法五、验光配镜程序及眼镜处方书写与识别第二节客观验光一、眼底检查定性二、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法三、视网膜检影影动识别法四、球镜片中和影动法五、柱镜片中和影动法六、带状光镜检影法七、动态检影检测调节近点法八、检影镜片联合折算法九、检影后试镜与复验法十、角膜计测定曲率性散光法十一、屈光计测定屈光法十二、角膜地形图测定散光法第三节综合验光法一、电脑验光法二、综合验光仪验光法
需要此书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