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看这里,阿姨给你拍张照,不要动哦,马上就好啦!”在妇保院眼科诊室里,眼科医师佘菊红正在给前来做视力筛查的小朋友做检查。只见佘医师拿着一张检查报告对孩子家长解释说,“目前孩子的屈光发育属于正常范围,但平常还是要多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户外活动,记得定期检查。”这张检查报告就是来自于我院最近引进的视力筛查设备——伟伦视力筛查仪。
这是一款专为婴幼儿至学龄儿童设计的可视化视力检查仪器,优点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就可以进行视力筛查,能自动检测出屈光度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瞳孔/瞳距大小、斜视、弱视等。设备操作简单,自动鸟鸣音在筛查过程中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几秒钟快速客观准确的得出检测结果,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视力异常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和眼保健指导。
家长朋友都知道,越小的宝宝配合度越不高,很难接受常规的视力检查,因此,需要经过专业的眼科医生利用适合婴幼儿的检查方法和仪器进行专业的检查。也许有家长会认为,宝宝还小只要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就可以保证眼睛健康,事实并不如此。
6岁以内儿童的许多眼病,家长难以发现。原因:
1、眼外观上无异常的表现;
2、儿童不会表达或单眼视力异常,另一眼正常,不易觉察;
3、有些眼病从小就有,宝宝没有看清晰的体验,也不会有看不清的表现。
只有通过定期的眼科检查才能及早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眼保健,从宝宝出生就应该开始做定期的筛查。
家长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
1、眼红、持续流泪、分泌物多;
2、瞳孔区发白应高度警示,要尽早去眼科检查;
3、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眯眼、频繁揉眼、畏光或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
4、眼位偏斜,总是歪头视物,眼球震颤。
0~6岁儿童的常见眼病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10%、20%,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周越小其发病率越高。必须通过筛查,才能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干预,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期可致盲。对于出生体重g的低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出生时的孕周+出生后的周数)做首次眼底筛查,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和复查时间。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到有筛查能力的医疗机构检查。
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约为4‰,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0.2‰~0.5‰,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白内障是指眼部晶状体混浊。有的晶状体混浊部位比较靠前,或者整个晶状体都混浊,家长就会发现瞳孔区发白;如果混浊部位在晶状体后部,瞳孔区就不会出现发白,这种混浊就需要用专业的红光反射来筛查。单眼的严重白内障最好在宝宝2、3月龄前治疗,若治疗不及时视力很难恢复。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病率约1.8‰。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出现单眼或双眼上眼睑不能上抬或上抬不足,上眼睑部分或完全遮盖瞳孔。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孩子,一般睁眼比较晚,在出生后几天或者几周都不能睁大眼睛。中重度上睑下垂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时间,一般3岁之后手术为宜。严重的单侧上睑下垂或者双侧,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就医。
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外界远处的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远视是指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后;近视则是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前;散光是指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个焦点上;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比如双眼的远视度数相差度或散光度数相差度,度数较高的眼就容易形成弱视。屈光不正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家长一般对近视比较重视,但是对于6岁以内的儿童来说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也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后三种眼病很容易形成弱视,需要及时矫治。儿童屈光不正通过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容易发现,但确诊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儿童屈光不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是配戴眼镜,儿童配镜需要医学验光,综合屈光度、有无斜视及眼部其他健康状况最后确定眼镜度数。
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期内单眼斜视、严重远视、近视和散光、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或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引起的视力发育障碍,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戴镜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弱视患病率约1%~5%。根据普查结果确定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7。弱视大部分可以治愈,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之后较难治疗,因此弱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是单眼斜视引起的弱视比较容易发现,但是远视、散光或者屈光参差等引起的弱视因为无特殊的异常表现常常被忽视,需要通过定期的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才能发现。
斜视。斜视是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斜视是与视觉发育、眼部解剖、双眼视觉功能和眼球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立体视不同程度的丧失,影响成人后职业的选择。斜视患病率约3%。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其中出生后6个月内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约为1%~2%,人群中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为0.1%,内斜视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影响大,需要及早治疗。斜视的治疗方法有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斜视类型而定,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0-6岁儿童
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
一、健康儿童视力筛查的年龄段及筛查方法
1.筛查年龄段:健康儿童应当在生后28~30天进行首次眼病筛查,然后分别在3、6、12月龄和2、3、4、5、6岁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阶段性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
2.筛查方法:满月访视时进行光照反应检查,以发现眼部结构异常;3月龄婴儿进行瞬目反射检查和红球试验,以评估婴儿的近距离视力和注视能力;6月龄婴儿进行视物行为观察和眼位检查(角膜映光加遮盖试验);1~3岁儿童进行眼球运动检查,以评估儿童有无视力障碍和眼位异常;4~6儿童进行点视力检查。
二具有下列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后尽早由眼科医师进行检查: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超过7天并有连续吸氧(高浓度)史。
2.临床上存在遗传性眼病家族史或怀疑有与眼病有关的综合征,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小眼球等。
3.巨细胞病*、风疹病*、疱疹病*、梅*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大面积颜面血管瘤或者哭闹时眼球外凸。
5.出生难产、器械助产。
6.眼部持续流泪、有大量分泌物。
选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核心知识问答》
-END-编辑:平洛予审核:紫丁香
我院视频号已开通,更多视频动态,扫描一下你就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