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71426.html本文作者:冯娜
擅长:各种屈光不正、斜视、弱视、霰粒肿、麦粒肿、睑内翻、上睑下垂等儿童常见眼病,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控制
简介:太原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委员会会员,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长期致力于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在全国眼科年会上发表论文数篇。
第一次见到萱萱(化名)是在一个月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怯生生地站在诊室门口,陪同她来的是妈妈。萱萱的妈妈是一名钢琴老师,聪明秀气的萱萱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年仅10岁弹得一手好钢琴,她的梦想是当一名“会弹琴的科学家”。母女俩优雅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我的目光,但很明显,萱萱的眼睛有问题。萱萱妈妈轻叹口气:“孩子3岁的时候,发现她往左边看东西有点向外斜,医院检查,检查以后说孩子眼睛不仅有外斜视,还有度左右的远视和弱视。”妈妈说小时候女儿活泼自信,但长大后发现自己照镜子的时候常常总有个眼睛斜出去,渐渐地她开始自卑,怕被同学嘲笑,性格越来越敏感内向。一旁的萱萱低头不语。经过详细检查,萱萱左眼屈光不正、左眼弱视、间歇性外斜视。我带着萱萱母女来到了张主任的诊室,她建议第一步先通过戴镜遮盖右眼,左眼进行弱视训练来提高视力,待双眼视力相对平衡后行斜视矫正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萱萱双眼视力相对平衡,经过详细检查,张主任说萱萱可以做手术准备了。得知这一消息,母女俩既开心又发愁,开心的是终于可以解决困扰自己许久的疾病,发愁的是毕竟是在眼睛上动手术,有没有风险,会不会很疼,今后还有可能复发吗……看到孩子和妈妈一脸焦虑,我分别针对手术的过程、麻醉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解决方案及术后注意事项等一一给予耐心讲解,萱萱妈妈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看着母女俩期待的眼神,我感到信任,更感到责任。10月13日,萱萱在全麻状态下接受了斜视矫正手术,第二天拆开纱布,萱萱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小镜子照一照:“妈妈,你看我的眼睛,真的不斜了!”母女俩手捧鲜花,兴高采烈地来到我面前,萱萱说:“谢谢阿姨,在医院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萱萱妈妈说:“感谢张主任和冯医生,带孩子重新走进了精彩的世界。”看到母女俩欣慰的笑容,是我们作为医生最大的回报。萱萱不是简单的间歇性外斜视,而是外斜A征,属于一种非共同性斜视,在斜视中,约有15%-25%的患者合并向上和向下看东西时斜视角度不一致,类似“A”或“V”这种字母的形状,这种患者的斜肌功能通常会出现过强或不足。例如我们眼睛上斜肌功能亢进,而上斜肌的作用是使眼球向下转、向外转,所以当患儿向正下方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上方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患者会有“下颌内收”现象,即视物时一直低头,这就是“外斜A征”的表现。还有“外斜V征”,表现与“A”征恰好相反。(“外斜A征”的表现,图源网络,图文无关)每个患者的斜视类型和斜视度不一样。恒定性斜视患者,一看就能看出来眼球位置不正;而间歇性斜视,眼球并不是随时都是偏斜的,只有在视疲劳或者劳累注意力不集中时才会表现出来,就不容易被发现。斜视治疗分为手术与非手术疗法两种。手术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非手术疗法是通过戴镜、视能训练等方法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增加融像能力,从而使眼位恢复正常。具体到究竟哪些需要手术,选择何时手术,不同的斜视类型差异很大,需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预防斜弱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小儿斜弱视多发生于6岁之前,以3岁左右最多见,如果超过6岁,视觉发育敏感期过了,尤其是12岁以后,视觉发育基本成熟,不但矫治视力难恢复,还会丧失立体视觉。因此作为眼科医生,我们要提醒广大家长朋友,3—6岁是小儿斜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期,只要早发现、坚持治疗,大部分患儿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看一位病人,交一个朋友
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
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