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早产儿不能忽略眼底筛查,这个眼病家长应当 [复制链接]

1#

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早产儿中,ROP的发病率约10%~20%,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小其发病率越高。

若ROP发现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可致盲。

对于出生体重<g的低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出生时的孕周+出生后的周数)做首次眼底筛查。

02、先天性白内障

发病率约为4‰,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0.2‰~0.5‰,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有的白内障表现为瞳孔区发白;有的浑浊位置靠后,眼外观无异常,要用专业眼科设备检查。严重的单眼白内障最好在宝宝2-3月龄前治疗,若治疗不及时视力很难恢复。

03、先天性上睑下垂

患病率约为1.8‰。表现为“大小眼”或双眼上睑抬起困难。中重度上睑下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一般3岁之后手术为宜。严重的上睑下垂,如果遮盖瞳孔,容易导致弱视,应尽早就医。

04、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远视,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后方;近视,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前方;散光是指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焦点上;屈光参差是指伤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

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很容易形成弱视,需要及时矫治。儿童屈光不正通过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发现,但确诊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常用的矫正方法是配戴眼镜,配镜前需要医学验光和眼部健康状况后才能确定眼镜度数。

05、弱视

患病率为1%~5%。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导致戴眼镜的视力不能达到正常。常见原因有斜视、高度远视、近视和散光、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或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大部分弱视可以治愈,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6岁之后较难治疗。

大部分弱视通过定期的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可以发现。

06、斜视

患病率约3%。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立体视不同程度的丧失,影响成人后职业的选择。

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内斜视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影响大,要及早治疗。斜视的治疗方法有戴眼镜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斜视类型而定,早期治疗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建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