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岁娃上网坑家长三万元,会玩手机并非聪明 [复制链接]

1#

节假日的时候,带给孩子欢乐的不再是鞭炮齐鸣、收压岁钱、收到礼物等,而是能拿起电子产品玩上一番,现在电子产品五花八门,如手机、平板、电视、电子屏等,最让儿童痴迷其中的要数动画片和游戏了。

孩子娱乐放松心情并无大碍,但是,有的孩子进入上瘾的状态,玩电子产品时,处于“六亲不认”的状态,如果不让其玩,甚至打骂家长,甚至要挟大人,比如你不让我玩手机,我就不吃饭,我就不穿睡觉……

01

四岁的琦琦受到爸爸的影响,因为爸爸做IT工作,每天要面对电脑,他也养成这样的习惯,虽然父母意识到危害,进行了时间控制,但是他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仍有三四个小时。

如果不让他玩时,便情绪暴躁,大发脾气,跟父母讨价还价,争取多看一会儿。

有一次,趁爸爸进卧室睡午觉时,他拿起爸爸的手机玩,并下载了好几款喜爱的游戏,需要解锁时,悄悄拿起爸爸的手指进行解锁。结果把爸爸吓了一跳,手机上被刷了三万块钱,询问儿子一问三不知,他只知道用爸爸的指纹就能解锁,这让爸爸哭笑不得,几个月的辛苦工作打水漂了。

很多人夸现在的孩子从小就会玩手机,非常聪明,他们很多出色的表现是无意识的,一旦用错了地方,可能会给家长造成重大损失。

02

过度玩电子产品有何危害?

1、身体伤害

孩子的视力、神经、骨骼等均处于发育阶段且具有脆弱性,长期玩电子产品,它们的电线强度、动态画面刷新、鲜艳的色彩等对孩子的视力产生刺激,易致散光、近视、斜视等问题,还会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电子产品的声响并非自然之声,是一种合成的电器声响,对小孩的语言训练没有好处,会减少对外部事物的兴趣。

孩子骨骼偏脆弱,长期保持固定姿态玩电子产品,影响其脊柱健康。

孩子吃饭时应避免玩电子产品,避免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饭或吃过饱等。

2、过多依赖

深陷电子产品无法自拔,会让其手、脑方面的锻炼减少,遇到难题往往会不加思考进行处理。

3、影响学习

上学所用的书法是一种静态信息,而电子产品是动态信息,习惯了后者,就会对后者造成困难,不愿接触书本。

4、发展受限

小孩从小接触过多东西,就会形成固定认知,在未来能够想象的余地就会受到压缩。把过多时间投入电子产品,语言上的交流和大脑的思考减少,小孩的对一些事物的描述与表述的能力会受到影响,脑海里没有相应事物的浮现,如何能表达清楚呢。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有人呼吁为未成年人构建一道网络防线,应引起重视,有的家长为让小孩在家老实待着,允许他们玩电子产品,没有时间限制,这样并不对。

1、做好表率

有一对父母是这样的做的:回到家基本不看任何电子产品,手机只是看上两眼,家里的孩子从小接触不到网络。

爸爸平时看纪录片,对家人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给小孩做好表率,否则就没有信服力。孩子该反驳了:你不让我玩游戏,为何你自己也玩?

因此,家长不应每天抱着电子产品,给孩子做好榜样很重要。

2、限制时间

有的家长忙其他事情,把电子产品丢给孩子,以为它们是最好的“保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过多玩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就进行时间限制,时间到了鼓励孩子自行收起,提高其说话做到的自控力。

3、精力引导

父母可结合孩子的爱好,采取一些对小孩有帮助的亲子活动,如一起玩游戏、跑步、下棋、跳舞、唱歌、打球等。

4、低龄限制

网络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有好东西,也有糟粕,只靠家长预防势单力薄,不可能天天守着小孩,平台与监管方应对低龄儿童绿色上网做分级保护。

记得一个App的做法值得推崇,孩子刚打开时,上面弹出一个对话窗,上面是超出其认知范围的知识回答,大写数字加减法,低龄孩子根本不认识上面的文字,只有正确答案才能上网,这时小孩就会寻求家长的帮助,把审核权交给家长来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