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拍打穴位,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所谓穴位,就是经络在体表上的一些点。如果说经络像一条驶往脏腑目的地的公共汽车线路的话,穴位就是中间的停靠站点。父母经常帮孩子按摩经络穴位,可以保持孩子各个脏腑功能的平衡、和谐,使气血畅通,从而提高孩子对外来疾病的抵抗力。
经络穴位是人体身上的健康财富,只有它们好好工作,孩子才会健康。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给孩子做按摩拍打,不要等孩子生病了,才忙着求医问药。
一般来说,给孩子按摩拍打常用的穴位有26个,下面给大家一一列举。
1.头部的7大名穴:攒竹、坎宫、太阳、人中等
(1)攒竹,也叫天门,位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在孩子感冒、发热、头痛、精神不好时,父母可给孩子推攒竹。
(2)炊宫,自眉头起沿向眉梢成一横线。孩子外感发热、惊风、头痛时,父母可帮孩子推坎宫。
(3)太阳穴,位于眉后凹陷处。孩子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时,可给孩子揉太阳穴。
(4)人中位于嘴和鼻子中沟上中间点,当孩子出现惊风、昏厥、抽搐(主要用于急救)等症状时,可以掐人中。
(5)迎香穴,位于鼻翼中点旁的鼻屑沟中(约13厘米处)孩子鼻塞流泌时可揉此穴。
(6)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孩子头痛、惊风、遗尿、腹泻等可揉此穴。
(7)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推天柱骨,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头痛、呕吐、发热、咽痛等症状。
2.胸、腹、腰、背部的6大名穴:膻中、中脘、天枢等
(1)膻中,位于胸骨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孩子有胸闷、咳喘、呕吐等症状时,可帮孩子推膻中。
(2)中脘,位于脐上约10厘米外。摩中院可以治疗孩子因胃失和而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
(3)天框,位于脐旁约5厘米外。揉此穴可解决孩子腹胀、便秘、腹泻等问题。
(4)肚角,位于脐下旁开约5厘米外。适应于孩子腹痛、腹泻,常用手法是拿法,此法为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的要法。
(5)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推孩子的七节骨可治腹泻、便秘。
(6)龟尾,位于尾椎骨端。揉龟尾可治孩子泻、便秘,、遗尿等。
3.手部的11大名穴:板门、三关、天河水、劳宫等
(1)四横纹,位于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可治小儿的腹胀、腹痛、气血不畅、消化不良等症。
(2)小横纹,位于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可治小儿的胀、烦躁不安等症。
(3)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可治小儿的食欲不振、呕吐、气喘等症。
(4)内劳宫,位于掌心中,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揉内劳宫可治小儿的发热、烦渴、舌生疮等。
(5)小天心,位于掌根大鱼际与小鱼际交接处。可治小儿的烦躁不安、夜啼、斜视等症。
(6)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对掌横纹中点为坎,对中指为离,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顺运八卦,可治小儿的咳嗽、气喘、呕吐、肠胃不适等症。
(7)外劳宫,位于手背第三、第四掌骨中间凹陷处,与内劳宫相对。可治小儿的头痛、风寒感冒、肠胃不适、咳嗽、气喘等症。
(8)一窝风,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可治小儿伤风感冒、肠鸣腹痛等症。
(9)三关,位于前臂靠拇指侧至肘部成一直线。推三关对小儿的病后体虚、伤风冒有很好的疗效。
(10)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内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清天河水可治小儿的发热、怕冷、烦躁不安等症。
(11)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指侧,由肘尖至腕部。推六腑可治小儿的高热不退、大便干结、喉咙痛等症。
4.脚部的2大名穴:足三里和涌泉
(1)足三里,位于肢膝眼下三寸约7.5厘米外,两筋间。可治小几的消化不良、呕吐等。
(2)涌泉,位于足掌心前1/3处。可治小儿的发热、夜啼、烦躁、肠胃不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