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说道生一,你真的知道什么是道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5212097.html
借由南怀瑾先生对《道德经》的理解,我们从对《老子他说》的感悟中谈谈对“道”的理解。道无言而大,界可观而无。道可道,非常道,道可尽,天方乱。世人对道的理解往往是广阔而无极的,恰恰相反,道才是万物产生的本源,是最渺小的终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至万千、万千回归于一,循环往复,不生不灭,此乃道之本义。世界开始于道,最终亦会回归于道,从低级到高级,高级回归低级,宇宙便也宽广无限了。宇宙自道始,万物归道结。万事万物的产生,小到花草虫豸,大到宇宙星辰,皆茫茫无际,不得不知,皆被不可知遮盖着事实的真相。探索的步伐永不停止,发现的眼睛目不斜视,道生万物,阴阳相形,有白即有黑、有善即有恶、有柔即有刚、有生门亦有死门,宇宙产生之初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通过“道”得知在宇宙诞生之前一定遭受过毁天灭地的打击,没有彻底的灭亡就没有完美的新生,世界如此,人亦如此。简单来说,“道”即循环往复,也可以说是佛教中的“轮回”,只不过“道”不仅限于生命的轮回,它无所不包,容纳天地万物。提到“道”就必然涉及到“阴阳”的观点,即万事万物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这也解释了“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存在即有有益的存在,也少不了有害的存在。举个例子,我们的手是由手掌和手背组成的,少了手掌则无法握拳,少了手背则张弛失去法度,缺少哪一个都不行,这就是“存在即合理”,也是阴阳相生的内涵之一。善恶也是如此,失去了恶的陪衬,善便也失去了衡量的法度准则。“道”向我们展示着宇宙运行的法则,展示着人性善恶的根本。善与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一生二”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标准的凝练,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善或完全恶的人,善恶同根,分裂而亡,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自我审视和标准,都有独立的价值审判意识,那么,善与恶哪一个先存在?答案是同时产生的,远古时期,人类灵智还未觉醒,依靠本能觅食、争斗、生育,依据生存的需求指导个体的原生行为,即使为了生存争斗至死也是尽了生存欲望的全部能量,不会有人说这是不正确的,但思考能力产生之后,亦是为了生存,人们分粮食、割土地,这种依托灵智的社会契约形成之后,争斗便也成为了恶行。至于善,大旨产生于亲情,或者说产生于母爱,母亲的哺育从不是理性行为,而是一种出于“本善”的本能,随着灵智的形成,这种作用于子女之间的感情慢慢扩散,为了高级的进化、为了和平的保持,不管愿不愿意,人类之间还是产生了另一种契约、人道主义的契约——善。善恶皆产生于原始本能,无所谓孰先孰后,“道”不仅给善恶的本源研讨提供依据,还不断平衡着善恶的主次地位,也正是这循环往复、此消彼长的纠结造就了人性。论道以达博今,观世而定终极。有生有灭,有灭有生,万事万物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突然消失,总是不断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产生、发展、灭亡,对于人类来说,最可控的是发展的部分,最难控的也是发展的部分。人们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处于轮回中的我们都难逃“当局者”的迷离,只知一味地发展,打着保护自然的幌子背地里竭尽所有,只是为了所谓的领先、所谓的先进、所谓的保护我们自己。当我们跳脱出“当局者”,进入“旁观者”的角色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些种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无休无止的求知欲、漫无目的的好奇心、极度膨胀的虚荣心,无一不在占据着仅存的理智。如果可控的行为都保持在“中庸”的尺度内,既不极端也不缥缈,我想错误很难发生,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话不说太满、事不做太绝、人不做太好,办事既有方法又讲求力度,既不偏颇也不执着,可谓是一生都在学习的至论。那么“道”到底为何物?我想它是谜团的答案,是发展的方略,是处世的道理,更是守护宇宙法则的守卫。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像“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不念才是生平的力量,不知才是长久地永恒!你的喜欢至关重要!喜欢我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