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诗一伴杭州游 [复制链接]

1#
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7/9114441.html

小诗一伴杭州游

一西湖

春意渐暖。船驶西湖正逢细雨霏霏,水上微风习习、绿郁红淡;岸柳柔枝轻拂,亭阁倒影涟漪。此时天水一色,断桥苏堤趻踔于湖光波影,薄霭山水飘渺隐歌管楼台。正如白诗《余杭形胜》中“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之描绘。又进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之意境,诗美景逸令人心旷神怡不禁心血来潮,按捺不住也胡乱赋小诗仅记:

游西湖

早春细雨湿新柳,水墨丹青共色同。

桥断堤殇情落处,孤山雨幕矮天穹。

行至岳王庙。庙堂静凝西湖岸边,众人不约而进。大殿肃穆处,岳武穆塑像立于龛台神态威武,似乎不屑接受千年供奉。出殿行至岳墓前,见秦桧夫妇等人造型猥琐长跪,此“瞬间”长辑一隅却似历史剪接,亦是民间爱恨的约定俗成。用忠诚和奸佞对比,其产生的艺术效果,让爱恨放大了一百、一千倍。厚重的文化积淀宣释的是中华民族敬忠臣、憎奸佞之情操堪称举世无双。更何况在信奉“乱世出忠臣,家贫出孝子”的儒家伦理年代,历史镌刻的无数忠臣英雄定让人顶礼膜拜、从古至今香火不断。踯躅静穆,若不是人多碍眼,我会跪拜在岳飞墓前,倾心敬慕这位精忠报国却不得好死的、令人催悲无限的大英雄

眼望武穆、秦桧造像,心中又生惆怅。曾几何时岳飞身经百战剑指苍穹,挥师北上、其势如虹。立志誓捣“*龙”恭迎“二帝”归国,可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但是,可曾想到当年北宋沦亡,赵构泥马渡江建都临安(今杭州)复立南宋,曾几遭生死传奇、坎坷辗转才有偏安一隅之局面。如今身为臣子的岳飞虽忠勇可嘉、令金人望风披靡,复国指日可待。可当你立誓要迎回“二帝”,其时北宋已亡,又将置南宋高宗于何处?国家、民族、禅位、君臣孰轻孰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恨也只能付诸东流。

秦桧何等聪明人也?南宋重臣,他太知道皇权在波谲云诡中的重要,它能使兄弟反目、父子相残。于是善解圣意,让“金牌十二道”、“莫须有”、“风波亭”等悲剧让历史和传纪混淆,民愤与忠义并存。

想到此,腹出一诗:

岳王庙

千年武穆今安在,冷却堂前庶子*。

长跪难遮奸佞相,莫非史册掩虚门?

心中暗忖,哑然失笑。用忠臣的死换来偏安一隅,南宋小朝廷百余年经济、社会、艺术的发展,为历史赢来厚重的一笔,也把秦桧铁定为奸臣。但如果用现代法律来衡量,我想秦桧或许只能充当替罪羊的角色?他毕竟只是位居心叵测的执行者,充其量只能算是帮凶或“连坐”,他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悲剧。在封建专制社会里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挑战皇帝?“君从无过但过在臣”的理念无罪,让秦桧顶罪实属天理。于情于理于史,秦桧的“反”是平不得了,反面人物必须受到历史的惩罚。

回望西湖,想高宗半壁江山怀揽文豪所建的“白堤”“苏堤”,却难副“临安”一城。心中感慨,不禁随诗寄情:

临安

碧水连天细雨飞,苏堤桥断两无归。

斯人有意孤山外,半壁临安不见回。

为何要叫西湖?你轻灵娇柔妩媚,漫舞肌珠含羞。苏轼曾把西湖比作西子,想必“淡妆浓抹”的景色由来已久。西湖、西湖,你使古往今来者流连忘返,也使人心生无家可归之感。

可是你并不轻佻。你亦真亦幻,聚善藏美,一湖天下独秀。

中国有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的景色凸显是自然遗留与人工智慧的结晶;你是历史文化天平上的重重砝码,你是民间传说中爱情的聚散地,你是文人墨客在你身上镂刻的不朽印记。你的文化积淀太多、身上写满了中国智慧。

二苏小小墓

历史任人评说,不云所终。

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西湖西泠桥畔苏小小墓前。

苏小小是六朝南齐歌妓,美貌才华名噪天下,纯情执意古今少有。她死后千余年还如此受人景仰慕惜,莫不与其品性有关。历代众多文人骚客吟咏凭吊于此,留篇诗词藏世。连李货、白居易也曾在此赋诗述怀。历史、文化积淀于名妓一身,古今尚不多见。

苏小小墓毁于“文革”前夕,销声匿迹后杭州市*府决定采纳民众呼声重修苏小小墓,可见她的影响力绝非来自个人而是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高3.15米的方柱支撑,墓冢处设一亭名曰“慕才亭”,传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进亭拾级而上,苍松翠柏掩映亭墓,墓周绿草如茵。亭柱上有后来者撰写的十二幅楹联。由沈鹏、马世晓、*文中等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亭内墓碑上书汉隶“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美貌聪颖,诗词歌赋皆佳。生性达理重情,执着不屑世俗冷眼。即使“无物结同心”也不管不顾拂袖向前。十九岁因病咯血而亡,只把青春之美留驻人间。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生命的意识流剔除人生悖论,用死向传统挑战。她的确是中国古代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甚至比茶花女更胜一筹。你能体味出她从古代走到现代的形象依然是年青美丽,从她的形象里更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博大精深的包容性。它深邃绵长的美可溯上下五千年。

余录苏小小亭墓几联以飨感绪:

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

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土永埋香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感慨于此,我也试写一首七绝附庸风雅:

苏小小墓

一坡绿草掩碑平,半色雕栏透雨明。

常伴西湖寻碎梦,钱塘无语泪流情。

三灵隐寺

时至下午,雨势渐强几近滂沱。冒雨乘车再到灵隐寺拜佛。

杭州灵隐寺坐落杭州西湖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也是江南著名古刹。相传多年前东晋时期,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天王殿前别名巨匾“云林禅寺”即清代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古刹历经沧桑,千年不朽,历代传说、佛闻颇多。

今日灵隐寺经清末重建,后来陆续修复再建,全寺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想起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道尽为人之术,实在为好对。

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韦驮(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这尊雕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可见从古至今的统治者和人们都敬畏法律。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我觉得寺院供奉的虽是菩萨,反映的却是人对权力的遵从,对愿望的祈祷。

因雨疾天暗时短、人亦倦怠,我们无缘观看灵隐寺山色。买好香火后弓腰缩脖鱼贯而入寺内,迅即到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佛龛神像前烧香燃蜡跪稽。此时寺内众游客皆“虔诚与滑稽互映,落魄和道貌相安”。山门外殿堂檐上雨滴如泣如诉,真个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律美。游人不敢焦急,身处寺内虽心存怨艾却不敢妄言,只好望雨兴叹。我想雨中游寺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在“修”来之福中假静遐想还能打发时间,岂不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人间美事?匆匆草草小诗又滥吟于心:

灵隐寺雨

古刹禅林寺院深,雨风卷地掩山门。

千年灵隐云峰下,愁煞南来北往人。

杭州历史胜迹典故众多不胜枚举,她历史太厚重,虽觉她文化过于赤裸,却让人产生在美院教室画人体的感觉。她玉雕般的纯净让人忘我在绘画里、沉浸在神圣中,没有丝毫的亵渎。可是现代文明逐步把她打造成集历史、文化、商业为一体的旅游城市,繁华里早已渗透出世俗铜臭之味,灵隐寺也成了敛财集资的地方,哪有半点儿佛尘?但不管怎样,倾国倾城之色和金钱,永远是天下人趋之若鹜的对象。

就这样在雨中去捕捉杭州的美丽,领悟她的神奇、倾慕她的文化、感觉她的魅力。一路还有小诗为伴,我将不虚此行。

再进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千古传奇成就了杭州的繁华。

“犹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是杭州的名片。西湖的水都是女人的泪,实在是女人应该来凭吊的地方。

这次和妻子一起去杭州游玩,放下琐事和牵挂终于能随心随意当一回游客,千尺游丝系绾了我俩一身。

车行沪杭高速进钱塘时值中午,想起上次初览“西子”芳容,一群肚饿之人游兴未尽只求西湖美食,觅得一处杭州名菜馆,那儿有东坡肉和西湖醋鱼,众人兴奋把盏沉溺于“口福”之中,却忽视了西子的美丽,心下着实自责文化底蕴的丧失。这次再来与西子相亲,便想着先在东坡曾主厨的佳肴里去找回对她的敬意。

侄儿刘剑一车辗转搜索到西湖畔有名的西湖毛埠。下车浏览,柳暗花明映入眼帘,岸堤水中蓑翁小船塑像以假乱真,浅底“细细鱼儿出”毫不怕人。阳光下秀色斑驳,我这世俗猥琐之人竟然似在西湖岸畔与东坡对饮榴花满盏,蛇形癫步醉拥西湖……

进店安坐,一“上镜”女子上前相迎,空调送出的冷气把人带进了“小桥流水人家”。于是点菜:“东坡肉,西湖醋……”还没说完,年青女子歉意轻轻一声“咪有多批逸(东坡肉)”让我顿觉意外。我问哪里有,“滴勿起,偶不西得”,这句吴侬软语我听清了。然而天热人饥、无力再寻觅他处,无奈中刘剑点了个权当东坡肉的红烧肉和西湖醋鱼。吃起来红烧肉全“咪有”东坡肉味道,心中已有一半遗憾。

杭州,新一线城市,G20峰会举办地。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消费是杭州的强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民间故事,成为杭州文化的代表。我给妻子讲断桥白娘子送伞的故事,她打断我说她早就知道,“白蛇传”哪个不晓得?

也是,西湖典故家喻户晓、西湖美景目不暇接。沿湖堤信步,岳王庙就在眼前,那就先看岳王庙,再西湖一游?妻子点头同意,她好说话,知道我已来过一回,正好给她导游。

南宋临安,成了江南人口数量最多的州城,也是杭州的鼎盛时期。这种鼎盛,是用岳飞的性命换来的。如今岳王庙已是西湖边上的著名景点。

进庙游览,我收藏了一个典故: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生命危险背负其遗体逃出临安城至九曲丛祠,葬于北山之漘。埋葬岳飞时还把其玉环系在他腰间以便日后辨认,又在坟前栽两颗桔树,等将来岳飞沉冤昭雪后再重葬忠臣。

想当年岳飞遇难之时,满朝之人噤若寒蝉,惟一狱卒敢斗胆背尸出逃,其心其举感动上苍。20年后(年)孝宗即位,以礼改葬岳飞,将遗体移于栖霞岭南麓、即西湖畔。之后历代对岳飞墓进行重修。亏得隗顺当年的生死冒险,给“西湖梦”添加了一笔绚烂的色彩。

岳飞墓坐西朝东以石块围砌而成。墓前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书写的“尽忠报国”四字。墓呈圆形,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岳飞墓的左侧是岳云墓,墓周围古柏沧桑,护栏正面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道出历史的公正与艰难。

用白铁铸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被反剪双手低头面墓。跪像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此联在“有幸、无辜”中诙谐地排比忠奸,用一“埋”一“铸”解剖历史的委曲,实为楹联上品。

墓园的照壁前南北两厢碑廊,陈列历代石碑、岳飞画像和手迹《满江红》、《前、后出师表》等。还有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祭文和重修墓地的碑记。其中以“明四家”文徵明的一首《满江红》最令人深思,在文人笔中鲜见有如此的仗义直言: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堪怜,风波狱!岂不念,中原蹙!岂不借,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此词把“风波狱”归罪于皇上,虽一语中的,然史书难改初衷。自古以来皇权至上,皇帝捍卫皇权仅用一岳飞换来半壁江山,似乎没错,却让历史放大了卑鄙和无辜。秦桧成了奸臣的代名词也不冤枉,纵使他代君受过*有忏悔,也只能遗臭万年。

历史理智而又公正。岳飞“直捣*龙,恭迎二帝”的雄心壮志威胁的不是金国,而是南宋皇帝。“风波亭”和皇位绝无可比性。用“臣子恨”迎来一个历史重要时期的南宋,也许不能仅用“偏安”一词界定,它带来的百年发展、文化艺术和社会繁荣,让中华民族的融合更加臻于完善。

步出岳王庙,乘船游西湖,时间宽绰。一路观看西湖孤山、苏白二堤、断桥残雪、雷峰塔。八月不凉还热,“三潭印月”孤岛中皆是游人,曲院风荷绿肥红瘦里全无优雅。游船里夫妇靠窗而坐、碧波荡漾、宠辱皆忘。西湖用沉淀的文化倾倒着天南地北,我在湖水中掬起一捧女人泪,还给含恨的白娘子。

时至下午,弃船上岸,再去灵隐寺“开光”。

灵隐寺驰名天下,我夫妇俩“转战千里”万千感慨,今日陪她到此,心中自诩“皇帝”,虽无龙车凤辇,却有如梭游人相拥也是洪福齐天,想到此我不禁喊道“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如此外露抒情溢志,妻子一把拉住我,“神经病,不怕别人笑!”不怕!老来聊发少年狂自由自在,人生本该如此。邓稼先之父曾对儿子说,为人要做三不朽之人,即言不朽,德不朽,功不朽。邓稼先制造原子弹氢弹为国捐躯实为“三不朽”之人。我离古训尚远,见庙思情,心里却也常怀儿子的感动。

灵隐寺建于东晋,相传是济公和尚出家之地,康熙皇帝御笔大写“云林禅寺”。寺庙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府为寺院安全,现在游客进殿一律不须买香火纸钱,虔诚只用纪念品取代。然而心诚则灵,我俩依然对各殿菩萨逐一拜到,不觉疲累不堪,尤其是妻子。我扶她起来安慰她说身体要紧菩萨会保佑你无病无灾、长命百岁的。她笑着嗔怪我说,我是在为你、为女儿一家作揖。我连忙点头承认,感谢她的善心。我一直是她担心的人。想起妻子好多年不改初衷,一直在初一、十五烧香叩头作揖、许愿绝无耽误。她也信佛教,求个心理平安。我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移,佛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