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高尔基
这是个特殊的病人。远远看去,他“没有”上半身。近看才发现,原来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折叠”了在一起。他的脸几乎紧贴大腿。走路看不见正前方。只能由人牵着或者拄着拐杖,靠眼睛斜视目测,才能前进。他叫李华。46岁,来自湖南。28年前,李华18岁。长相帅气,性格开朗。正值青春年少。但是不幸之神突然降落到他身上。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颈椎无法正常弯曲。27岁,他的颈部开始折叠。29岁,已经无法抬头。33岁,身体折叠到90度。35岁,身体彻底折叠到度。脸部离大腿,仅仅1.8厘米。如今46岁的他,身体蜷缩在一起。身高不到90厘米......图来源:环球网这种病,叫“折叠”病。医学上叫强直性脊柱炎。因为身体弯曲。他不能抬头。邻居过来玩,他只能听他们说话。他不能躺下睡觉。只能保持弯曲的姿势,靠着枕头,然后沉沉睡去。他不能洗脸。毛巾擦到额头处,就再也塞不进。他不能正常刷牙。靠着吸管把水吸入嘴里。然后吐出来。如此反复2、3次。他不能正常吃饭。只通过嘴巴和大腿那仅隔的1.8厘米,把食物艰难地塞进嘴里。一天吃两顿。每吨饭要吃近40分钟。长时间的畸形,导致李华:牙齿溃烂。皮肤感染。眼睛因为长时间斜视导致不对称。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肺长时间受到压迫,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这样的日子,他过了11年。从他18岁开始犯病,到现在。母亲唐董陈医院。攒了一点钱,就去。医院有希望治,就赶紧去。这个家因为给李华治病,早已变得一贫如洗。但即便倾尽全力,也依然得到残酷的回复。“抱歉,你们这个病我们治不了。”从43岁到71岁。从青丝到白发。一次次的绝望,都没让董唐陈放弃。她唯一害怕的,就是自己老了。如果自己先走一步,就没人照顾儿子。抱着这个信念。董唐陈一边照顾着儿子的饮食起居。一医院。看着母亲日夜为自己操劳。李华心里非常难受。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是对母亲,对自己最大的慰藉。命运之神还是眷顾了李华。他医院可以治疗这个病。年6月,他们慕名来到深圳。当李华出现在医生面前时,他们都惊呆了。这么严重的折叠人还是第一次见。李华关节全身弯曲。除了手臂,其他部位都是僵直的状态。就连把他送进扫描仪,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给他做CT扫描的医生都感叹:“这样的人究竟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夜晚,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医生们商量着手术方案。最后决定,手术分四次。第一次,打通李华的髋关节。使李华能打开大腿的距离,能趴在手术台上。第二次,截断李华的胸腰椎。让李华可以挺起身板。第三次,给李华换上人工髋关节。能让他正常走路。第四次,需要截断李华的第七节颈椎骨。能让李华抬起头。每次手术,于医生,于李华,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第四次手术。如果有一丝闪失,李华将面临终身瘫痪。但病房里的李华不想等了。“不做手术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做了,也许还有一线生机。”11年。整整11年。李华没有一天抬头看见过天空。所以,哪怕只有1%的机会,李华也不愿意放弃。入院后,李华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不停地锻炼自己的呼吸功能和肌体力量。他努力着,挣扎着。不惜全力要抓住这1%的机会。手术前夜,李华用口琴吹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断断续续的琴声,是李华对母亲表达的感激之情。母亲似乎也听懂了。坐在一旁暗自擦泪。明天,将是一场生死之战。李华,决定用他的生命决定豪*一次。第一次手术定在年8月15日。这一天,李华的大哥也来了。“李华,加油。”这是李华进手术室前,妈妈对他的鼓励。而李华的大哥,则投来关切的目光。这个常年在外打工的男人,不善言辞。也许在他心里,默默祈祷就是最好的鼓励。李华被推进了手术室。好在,第一次手术顺利完成。昏迷中的李华被医生喊醒。“李华,醒醒,腿还疼不疼?”“不疼......”虚弱的李华应了一声后,就被推出了病房。看着儿子终于能抬起头。妈妈笑了。可是李华却极其痛苦。他无法说话,更不能动弹。这样的状态根本不能趴在手术台。也无法进行第二次的腰胸椎的截骨手术。计划赶不上变化。陶医生当机立断,改变手术顺序!把原先安排在第四次的手术提前到第二次。这项手术,目的在于拉直李华的整个颈椎。为他能“趴在手术台上”创造条件。但风险也是最高的。如果截断第7颈椎时,伤及到颈椎神经或者切到血管。李华轻则瘫痪。重则大出血而死。手术就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比赛。必须快狠准,才能为病人争取最大的胜利。麻醉。监测血压。吸氧。手术室里,医生们齐心协力。配合有度。只是没想到,手术在进行一半时,李华的脑供血指数越来越低。情况危急!一直蹲在李华身旁的医生赶紧调节指数。好在,一切有惊无险。李华的脑供血指数恢复正常。最后,医生在李华的颈椎成功打入22颗钉子。李华折叠的胸腔终于可以打开了!看着儿子挺直了胸膛,坐在床上。妈妈流出了泪。她拿着毛巾,一边给李华擦着身体。一边说:“你要听医生的,医生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李华默默地握着妈妈的手,似乎应允着。11年后,李华终于抬起了头,挺起了胸。看清周围的一切。更看清了妈妈沧桑的脸颊......几个月后。第三次手术进行。这次手术难度最高。李华的胸腔和大腿虽然打开一定幅度,但依然是“V”字型。无法很好地趴在床上。于是,护士们给他做了很多“垫子”。此时的李华还躺在牵引床上。他的颈椎打满钢钉。身上插满管子。髋节骨断裂。医生需要把他从牵引床抬到手术台上。如果在抬的过程中,伤及到李华的其中一项。对于李华来说,都是致命的。小心小心再小心。医生们犹如捧着一个易碎品,轻轻把李华抬放到手术台。在李华的身下,垫着许多用手套做的垫子。最终,李华的身体以“一座山”的形状固定在手术台。当所有人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护士却发现李华的右侧小腿出现了血栓。又黑又紫。为了防止血栓游走到肺部,必须马上手术。1个小时,2个小时......9个半小时后,第三次手术顺利完成!李华终于可以躺平了。这一刻,他等了13年。可李华仿佛不知道,一直喃喃道:“我要躺下,我要躺下......”13年的蜷缩,李华早已忘记平躺的感受。当他真正平躺在床上时,李华却以为自己还是蜷缩的状态......似真非真,如梦如幻。李华就在这样“不切实际”的感觉中沉沉睡去。一个月后,李华做了第四次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一切顺利。李华,也终于用双脚站立起来。看着眼前“重生”般的儿子,妈妈唐董陈流出了开心的泪水。年6月13日,李华回到湖南老家。他终于可以正常刷牙。正常洗脸了。然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到老房子去看一看。老房子里承载着他年少时的快乐时光。房子的一角,还贴着一张明星海报。曾经的青葱岁月已不在。老房子也因为常年无人居住,变得破破烂烂。“如果自己不生病的话,早就把这个房子建好了。”李华懊悔地说。在做手术前,曾有人问李华:“如果你的病治好了,你会去做什么?”李华说:“赚钱还债,然后造一栋房子。”不能为家人出一份力,一直是李华的遗憾。而妈妈唐董陈说:“娶个老婆,生个小孩就可以了。”说这话时,妈妈是笑着的。在妈妈心里,儿子健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院子里,李华再次用口琴吹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洗着衣服,看着儿子。幸福地笑了。“前半生,您为我含辛茹苦。后半生,请允许我陪您安享晚年。”风雨已过,往后余生,只有安宁。李华说:感恩所有人,感恩一切。他用口琴,一遍遍吹响乐章。旋律起伏,万般感谢,尽在不言中。人间美好,因为有爱。着手成春,因为在人间。资料来源:北京卫视《生命源》:折叠人4次手术后重新学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