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家长如何做,才能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大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五一放假前一天下午,单位里大家都很开心,纷纷计划着假期和家人,谈论着假期的规划。虽然还没放假,但是一个个都已归心似箭,甚至有的外地的同事担心路上堵车,都提前请假溜了。

晓月在单位工作几年了,像往常放假前一样,她依旧不紧不慢地坐在电脑前。我说:“放假又不回去啊!”她耸了耸肩,无奈地笑了笑。我知道,晓月家虽然在外地,但也不算远,但是每年除了过年,其他时间她基本都不回去。

一次和她聊天,她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才知道原因。晓月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很少关心她,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时候,她和别的孩子产生矛盾,没有人替她撑腰。有时候还被别的孩子诬陷说打人、偷东西,为此还被其他孩子父母威胁过。爷爷奶奶不管她,每次只是让她少惹事。小时候,她经常一个人拿着父母的照片蹲在路边哭。

过年父母会回来,过完年,总是趁她上学的时候离开家。她放学回家看到家门口晒了很多衣服和被子就想着,这么多东西都搬出来晒了,父母肯定还在家…忐忑地去各个房间找,从卧室找到厨房,再从厨房找到厕所,最后连院子的里里外外每个角落都找了一遍。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心里清楚父母已经走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心里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苗被掐灭。爷爷奶奶还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

记忆里,时常有些亲戚来看望她爷爷奶奶时,还说些难听的话:“你就这样住在这里啊?赶紧叫你爸妈多寄点钱回来!”每次晓月都觉得很难堪,总觉得自己在白吃白喝。

晓月说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不管她,也很少关心她,现在她长大了,母亲年龄也大了,不再继续打工,回到家里,倒是想处处插手她的生活。她对父母也是又爱又恨,这很让她很痛苦,和父母的关系上有很多纠结的地方。每次回去都让她感觉很压抑,所以现在放假了她很少回家。

晓月的经历让人感到很心酸,当然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孩子不在少数,关于留守儿童的讨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很多孩子的父母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或者亲戚照顾。父母由于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难做到细致地了解和照顾。

网上看到一组照片,让人心疼。照片里孩子装好衣服要跟父母一起走,出门时发现父母已经走了。孩子号啕大哭的背后,是无数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

由于父母的长期缺位,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价值观上的引导,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成为社会眼中的“问题群体”。

一、父母的长期缺位,留守儿童的影响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名女子去取快递,结果被一个小朋友哭着追着她喊“妈妈”,女子心疼孩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抱抱,神奇的是孩子立马就不哭了!随后孩子爷爷赶来将孩子带走了,据爷爷说,孩子是太想妈妈了,才会把女子错认成妈妈。

有网友看到这一幕就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每次父母回来,又匆匆离去的画面现在还印在脑海里,我也是追着车子一边哭一边喊,但是留给我的只有背影……

由于父母长期和孩子两地分隔,无法做到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孩子有了困惑或遇到困难,无人求助,只能自己消化。如果消化不了就成了成长中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和周围人的歧视,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太多的压力,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孤僻、内向和多疑,内心缺少安全感。有的孩子会表现得自卑、情感淡漠,性格会过于内向、不爱说话,严重的甚至患上自闭症。

还有的孩子经历过多次失败经历后,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很容易陷入长久的情绪低落,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一旦形成习得性无助,孩子就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很难走出来。

另外,留守孩子因为缺乏正确管教和引导,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有些孩子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有人管就去学校待两天,没人管就整天逃课,不仅荒废了学业,还四处惹是生非。很多孩子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了。

二、父母应当怎么做,才能撑起留守孩子倾斜的天空

01.告诉孩子父母不能守在他身边的原因

父母工作之余应当和孩子增加聊天的机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不能经常在家,让孩子理解自己,孩子更能体会到父母离开家,离开自己是为了赚钱,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有心里话愿意和父母交流,教导他们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

02.对留守儿童,应以关爱为主

孩子长时间看不到父母,在情感上是非常缺少关爱的,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非面对面的沟通,应以关心和交流情感为主,不要一上来就询问孩子成绩,批评孩子错误,这样孩子一定很难接受。孩子会觉得“你们都不回来陪我,凭什么我要听你们批评教育!”在这种负面情绪影响下,孩子会关闭自己的心门,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心理学家说,当一个孩子被爱包围,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03.多和孩子聊聊父母自己的事情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事情没必要让孩子知道,只要督促好孩子认真学习就行。其实,越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越关心父母的事情,他们内心是很希望父母能够跟自己分享一下的。

其实,让孩子多了解自己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知道父母在外的辛苦,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

04.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知道

父母在孩子身边的话,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行动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对他们的爱。比如日常的拥抱、亲吻,为孩子做美味的饭菜。但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却缺少这样的机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父母唯一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和孩子沟通交流。

父母只有利用好这种联系感情的方式,把心中的爱告诉孩子。不要因为羞涩把爱藏在心里,只有说出来,通过电波或网络,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让孩子知道,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是我们彼此时刻牵挂着对方。

留守儿童的问题丞待解决,父母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赶走心中的阴霾,阳光快乐地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