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戴旭丨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看美国冒险意识
TUhjnbcbe - 2023/5/3 21:16:00
治白癫疯办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713577.html

领导人的性格,就是一个国家的性格,这一点在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身上有着深刻的体现。通过解析这位美国总统的性格、眼光和思维,可以最清晰地看懂美国人的性格。

作为荷兰移民的后代,西奥多·罗斯福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中。在回忆录中,他曾如此形容自己的父亲:他集力量、勇气、绅士、温柔和无私于一身。他无法忍受我们小孩子身上的自私、粗鲁、懒惰、怯懦、虚伪父亲完全是公正的,因此我们小孩子也都崇拜他。

在父亲的影响下,尽管罗斯福自幼体弱多病,却形成了好学、勇于探险、敢于挑战的性格。到14岁的冬天,罗斯福就已经有了两次游历欧洲的体验,并且开始苦练拳击、马术、射击和远足。从15岁这年开始,罗斯福开始备考哈佛大学,并于年秋天(18岁)成功入学。就是在哈佛的校园内,罗斯福开始对海*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撰写《年海*战争》这本书。

这个特殊的早期经历让罗斯福摆脱了先天的孱弱,逐渐成为了一个娴熟的猎手,并养成了“冷静第一、勇气第二”、“身体强壮、灵*随之强大”的人生信条。

大学毕业后,罗斯福虽然产生过经商、做科学家等多种人生构想,但最终还是曲折地走上帝国总统的道路。这是因为他和美国互相需要。

踏上世界帝国征途:挑起美西战争,击败老帝国

在罗斯福总统生涯中,做了六件有利于奠定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大事:美西战争、驾驭“扒粪运动”拯救美国、海**备扩张、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调停日俄战争、开通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其中第一件发生在他出任总统之前,其余均为其总统任期内的业绩。这六件大事中的任何一件都具有改变全球的意义,而罗斯福居然一人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完成,差不多算是美国的“汉武大帝”或“成吉思汗”了。

让我们看看罗斯福是如何完成这六件大事的。看懂了这一点,就基本上可以看懂美国在短短的百年间是怎样完成世界帝国伟业的了。

年——中国甲午战败的第三年,威廉·麦金莱总统任命罗斯福为海*部副部长。罗斯福一上任就开始海*改革,目标是在美洲确立美国霸主地位。当时,欧洲列强在美洲的影响力已经摇摇欲坠,最早登上美洲大陆的西班牙虽然已垂垂老矣,却始终不肯放弃其庞大的海外殖民资产。罗斯福决定拿它祭旗。

当时,美国高层并没有和西班牙开战的眼光和魄力,自然也没有相应的周密准备。当时的海*部长约翰·隆长期称病、不理*事,总统麦金莱对海*也不感兴趣,这使胸怀大志的罗斯福得以实际操控美国海*以开启帝国进程。

年2月15日,美国海*“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沉没,真实原因不明。罗斯福抓住这天赐良机,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事件发生后的第十天,利用海*部长临时不在办公室的机会,罗斯福向海*加勒比海舰队司令和停泊于香港的舰队发出战备命令。等到4月25日美国国会向西班牙宣战时,美国海*的两支主力舰队早已整装待发。最终,美国海*在马尼拉湾和古巴圣地亚哥同时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远洋舰队。

缅因号战舰

年美国—西班牙战争爆发,罗斯福辞去海*内的职务,率领美国第一义勇骑兵团作战。他在古巴的英勇行为使他当上了纽约州长。

罗斯福宣誓就任纽约州长几个月后,于年4月l0日在芝加哥发表了演讲《赞奋斗不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自行百度一下,因为篇幅问题就不在此处列出了)。

驾驭“扒粪运动”,拯救美国

年9月6日,麦金莱总统被无*府主义者刺杀,9月14日不治身亡。时任副总统的罗斯福随之依法替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一般而言,年轻的帝国总是由年轻的统帅创造。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西方的亚历山大、拿破仑,等等。年轻意味着有活力,想创业,敢奋战。

年的美国类似年的中国——貌似繁荣却暗藏危机。表面上美国经历了经济大发展。钢铁产量、GDP总量均有大幅度提升。至年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工业国。到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之冠。美国国民财富总值从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年的亿美元,增长了12倍多。

扒粪运动的代表作家辛克莱尔竞选州长

但是,严重的危机也已潜伏其中:从内部讲,虽然饼在越做越大,分饼的工作却没有做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过大,族群歧视愈演愈烈,基层腐败也随着物质的丰富而水涨船高。年,个垄断组织资本总额达30亿美元,占全国制造业资本的1/3,全国铁路网在年已被六大垄断公司控制,而石油行业上下游行业,则完全被洛克菲勒财团一家垄断。据统计,1%的美国人占有近一半的国家财富,12%的美国人拥有近90%的国家财富。年马克·吐温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通过对一位资本家兼*客的描写,揭露了西部投机家、东部企业家和*府官吏三位一体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堪称是对这个时代的鲜明写照。

与此同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黑人等有色人种则始终处于贫困状态。社会的不公激起空前的反抗浪潮。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如年“五一”运动及秣市惨案、年荷姆斯特德钢铁工人大罢工、年普尔门城工人大罢工等。社会主义、无*府主义等各种试图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汹涌澎湃。

美国埋头经济建设,对外部事务基本不关心。而德国、俄国、日本等国家却在悄然崛起,并表现出强烈的向外扩张意向。罗斯福敏锐地看到帝国主义时代全面来临的大趋势,担心有一天当海洋无法阻止新的强国像当年的欧洲登陆美洲那样,美国的好日子就会到头,而只注重GDP的美国将会像一头肥猪,任人宰割。

“扒粪运动”起始于年1月《麦克卢尔》杂志刊登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林肯·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的耻辱》、艾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和雷·斯坦纳德·贝克的《工作权》。在这期的《麦克卢尔》社论中,重点介绍了这三篇文章: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提示了我们的资本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实施阴谋尔虞我诈的:只要法律妨碍了他们,他们就违反法律;并且他们滥用法律来压制那些挡道者”。贝克的《工作权》“表现了劳方——资方由来已久的敌人和托拉斯不法行为的主要原告——其自身所犯罪行及其开脱之词”。

在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的耻辱》里,“我们看到一个城市的*府部门为了其当选官员的利益利用罪犯实施罪行——而市民们袖手旁观毫不觉醒”。《麦克卢尔》社论进一步评论道:“资本家、工人、*客、市民——都在违反法律,或者听任法律被践踏。谁来捍卫律师的尊严呢?靠律师吗?这个国家里一些最好的律师已经被豢养了,他们不出庭辩护,而是为公司和商行当顾问,教他们如何规避法律且无遭受严惩之虞。靠法官吗?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如此地尊敬法律以至于因为某一‘错误’或遁词他们便回到法庭释放那些足以被判定有罪的人。”

《麦克卢尔》杂志随后发行量大增,另外很多杂志也迅速跟进,形成了一股猛烈的揭黑风潮。

罗斯福看到了危险但也抓住了机遇。他巧妙地从反抗声浪中,借力大众来对抗特权阶层,从而戏剧性地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年4月14日,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众议院办公大楼奠基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用班扬小说《天路历程》里的扒粪者,来比喻那些揭黑的媒体和记者:“那人手拿着粪耙,目不斜视,只知朝下看。他被赠予天国*以替换他的粪耙,但他既不抬眼望天,也无视*,却仍继续耙那地上的秽物。”在罗斯福看来,扒粪者是“那种一生中总是拒绝正视美好的事物,只是神情严肃地将目光集中在那些卑鄙可耻的事物上的典型人物”,而这种人“会迅速成为对社会无益、于行善无助的潜伏最深的罪恶势力之一”。

毫无疑问,罗斯福十分担心媒体上的揭黑浪潮无法控制,最终会对现存秩序造成根本性的颠覆。他一再地强调,美国社会有“很多美妙的事情”,而那些带粪耙的人必须“认识到何时该停止扒粪”,并“对*表示敬意”时,扒粪者才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起正面作用。罗斯福实际上是在强调,单纯的扒粪没有意义,必须赋予其建设功能,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凝聚人心,一致对外。

正如罗斯福后来总结的:“我所奋斗的核心是希望从毁灭中拯救这个国家的富人及其追随者。我希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同样的机会、自由、和平、正义和秩序。”“我但愿资本家未来能明白,我正在倡导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有产者的根本利益。因为这将使他们免受革命的威胁。”

正是靠了这种巧妙的引导,扒粪运动既没有挖倒美国这个大厦,又推动了社会改良,大规模清理了美国各个领域的污泥浊水。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美国奉行*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资本家在自己的企业和工厂里至高无上。由于媒体的揭露,那些为了短期利润而生产有*食品的资本家很快成了全国公敌。年《柯里尔》杂志发表了厄普顿·辛克莱尔的《屠场》一文,这是美国“扒粪运动”中很重要的一篇文章。此文揭露了芝加哥肉类工厂令人震惊的肮脏黑暗。据说罗斯福总统从此不敢吃香肠。整个社会也掀起了强大的舆论风暴谴责那些食品行业资本家的无耻。很快,美国国会于年6月通过了两部联邦法律,即《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和《肉食检查法》,*府权力开始大规模监督和约束食品业的资本权力。

安内为了向外。内部治理走上正轨之后,罗斯福的目光立即开始投向国外。

摘自《Q形绞索》作者:戴旭

1
查看完整版本: 戴旭丨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看美国冒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