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侯氏文化研究文集
◆著名诗人侯嘉繙
文/互联网
侯嘉繙(—),字符经,号夷门。临海人,清代诗人。雍正十三年()拔贡,历官至江宁丞。诗文迅疾,瞬息万变,时人誉为“浙中人才第一”。侯嘉繙名满天下而遭困厄,胸有大志却沉没下层,生平著作五十卷,今已十不存一。为人相当个性化、情绪化,常借酒浇愁,借笔发狂。他有这么一首《着书》诗,诗云:“着书大抵为穷愁,搔首灵均赋《远游》。八品虚邀鸂鸠服,三年枉逐凤凰楼。史公足迹半天下,杜老文章横九州岛岛。辗转闲曹成底事,乾坤摇落一孤舟。”足见其高才不遇的牢骚和大志无成的郁愤,反映了他的狂而不醉,相当清醒。又如《感答胡同年映葵》诗:“相思何处暗闻声?落落人寰慰此生。无地埋忧缘识字,问天何必不书名!孤云走马心驰骤,晚景看山眼纵横。聊向空中图报答,江波海浪几能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
侯嘉繙书法不拘绳尺,异于常体,郑板桥赠诗有“怜君书法有古意,历落不顾时贤嗔”之句。袁枚称其作书“十指雨下,字迹横行斜上,如长河坚冰,风裂成文,莫知条理而天趣可爱。”袁枚(-)与赵翼、蒋士铨为“乾隆三大家”,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33岁父亡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随氏废园,题名“随园”,定居在这里生活近50年,从事诗文著述,编《随园诗话》,为当时所崇。一时,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布衣庶民,人皆以自己的诗作能入袁枚诗话为荣。而《随园诗话》对临海才子侯嘉繙,先后两次大加赞誉,卷一第二四这样写道:“凡神庙扁对,难其用成语而有味。或造仓颉庙,求扁。侯明经嘉翻,提笔书‘始制文字’,人人叫绝。”又卷九第九一云:“昔人称王粲精思,不能有加于宿构,故拙速不如巧迟。此言是也。然对客挥毫,文不加点,亦是乐事。余平生所见敏于诗者四人:前辈中一为宫詹张南华鹏翀,一为学士周兰坡长发,同学中,一为侯夷门嘉翻,一为金进士兆燕,俱可以击钵声终,万言倚马。”袁枚对侯嘉繙激赏如此!
侯嘉繙在时人眼里是位奇人,一是奇于貌,袁枚在《侯夷门墓志铭》中形容他“如深山古松”。二是奇于行,侯嘉繙曾兴发访友,一日辄轻千里之驾;又曾醉酒登慈恩寺殿,摩古佛罗汉数百尊,各赠诗。三是奇于才,“气吐为文,笔有*神”。
侯嘉繙没有当过很大的官,在江苏各地当了10年县丞,但文章惊海内,诗词冠杏坛。有一次他解饷去户部,没有马上得到回批,照例这种差事是要向库吏“意思”一下的,他却毫不理会,只管在衙前等候。一位侍郎出来见到他,大喜,拉住他为某尚书写一篇祭文,在后堂授笔扎,不一会儿就成了一篇极壮丽的骈体文;刚写完,又有官员请写文章,他立马又成了一篇四言韵文。库吏见此架势,才知道此人怠慢不得,赶紧袖了批文,等他一出侍郎的办公室马上递了过来。侯嘉繙同吴敬梓友善,因此《儒林外史》中有他的影子,其中一些人物的原型,也是他的朋友。
49岁那年,侯嘉繙在镇江做幕僚时,夜上厕所,不慎跌死,真是可惜。张宗苍是皇上宠臣,当时的许多达官贵人争着要为《墨岑遗稿》写点捧场文章,但张宗苍却把为自己的集子作序的荣耀交给了侯嘉翻,张宗苍这么做,是很值得称道的。因此,一代才子侯嘉繙,也就和花山搭上了界,人们提到张宗苍,就会想到他的家乡吴西花山,也就会想起为花山脚下大画家之集子作序的侯嘉繙。侯嘉繙就这样和花山有了缘。
附记一:有清一代,临海本土诗人中有一名奇人侯嘉繙,名满天下而遭困厄,胸有大志却沉没下层,生平著作五十卷,今已十不存一。说他奇,就是与众不同,不合时宜,不合潮流,为人相当个性化、情绪化,常借酒浇愁,借笔发狂。他在《着书》一诗中说,“着书大抵为穷愁,搔首灵均赋《远游》。八品虚邀鸂鸠服,三年枉逐凤凰楼。史公足迹半天下,杜老文章横九州岛。辗转闲曹成底事,乾坤摇落一孤舟。”不仅抒发着高才不遇的牢骚,又有大志无成的郁愤,可见他狂而不醉,相当清醒。又如《感答胡同年映葵》诗,“相思何处暗闻声?落落人寰慰此生。无地埋忧缘识字,问天何必不书名!孤云走马心驰骤,晚景看山眼纵横。聊向空中图报答,江波海浪几能平!”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侯嘉繙同吴敬梓友善,因此《儒林外史》中有他的影子,其中一些人物的原型,也是他的朋友。
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与赵翼、蒋士铨为“乾隆三大家”,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三十三岁父亡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随氏废园,改名随园,定居在这里生活近50年,从事诗文著述,编《随园诗话》,为当时所崇;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诗文一言之美,必举其词,收录于诗话,为人所诵;一时,人皆以自己的诗作能入袁枚诗话为荣,而临海人中有一位儒生侯嘉繙,曾倍受袁枚的推重。
检《随园诗话》先后两次说到这位临海才子,都是激赏不已的,卷一第二四这样写道:“凡神庙扁对,难其用成语而有味。或造仓颉庙,求扁。侯明经嘉繙,提笔书‘始制文字’。人人叫绝。”又卷九第九一云:“昔人称王粲精思,不能有加于宿构,故拙速不如巧迟。此言是也,然对客挥毫,文不加点,亦是乐事。余平生所见敏于诗者四人;前辈中一为宫詹张南华鹏翀,一为学士周兰坡长发;同学中,一为侯夷门嘉繙,一为金进士兆燕;俱可以击钵声终,万言倚马。”
附记二、侯嘉繙(-),字符经,号夷门,临海东乡隔溪人。在众多乡贤中可称得上是一位奇人。奇于貌;袁枚在《侯夷门墓志铭》中形容他“如深山古松”。奇于行;曾兴发访友,一日辄轻千里之驾;又曾醉酒登慈恩寺殿,摩古佛罗汉数百尊,各赠诗。奇于才;“气吐为文,笔有*神”。
侯嘉繙虽然没有当过很大的官,在江苏各地当了10年县丞;但文章说是已惊海内并不为过,有一次他解饷去户部,没有马上得到回批,照例这种差事是要向库吏意思一下的,而他却不理会。一位侍郎见到他,大喜,拉住他为某尚书写一篇祭文,在后堂授笔扎,不一会儿就成了一篇极壮丽的骈体文;刚写完又有官员请写文章,他立马又成了一篇四言韵文,库吏见此架势,早早袖了批文,等他一出侍郎的办公室马上递了过来。
侯嘉繙的事迹散见于齐周华《侯夷门传》,*河清《朴学堂文钞》,沈德潜《夷门诗序》,袁枚《侯夷门墓志铭》,他的《年谱》,还有一些地方志中。生平著述五百卷,都没有刊行过。49岁那年在镇江做幕僚时,夜上厕所,不慎跌死。临海博物馆丁伋先生有《高才不遇侯嘉繙》一文,对他生前行状有生动的描述。
附记三、高才不遇台州文人侯嘉繙:清代雍正、乾隆之际.台州文人中,侯嘉繙(~年)是最可重视的一位。他字符经,号夷门,临海东乡隔溪人。生前名满天下而遭际困厄,胸有抱负又沉没下僚,49岁时夜上厕所?竟一跌而死.生平着书50卷,现已十不存一。可说是集不幸于一身了。
他在雍正年间曾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以“字迹潦草”落选。其实,他的字形略为斜向右上,很有风趣。后以优贡选拔,在上元、金山、江宁、溧汤等地做了近lo年的县丞。虽然官小,他还是勇于任事,金山衙吏以私盐拒捕事牵连无辜,囚系70余人诈赃,侯“廉得其实,尽释诸囚,囚吏役”(见齐周华撰传)。这要何等胆力?但这样就做不稳官,清乾隆十年(年),他只好应聘到镇江做幕僚,不久,就死在镇江。
同时代的人都说他人奇、事奇、才奇。人奇,大概是说他卖相不好,“野而古”,“口傒音”.“目睒睒斜视”,“耳红于面”,像“深山怪松”。事奇,举一例,在江宁(今南京)时,“一日大醉,登慈恩寺殿,摩古佛罗汉数百尊,各赠诗……箕坐大呶,窗外风雨暴至,电光烛其手,益喜奋笔不能休。”(以上均见袁枚撰《墓志铭》)和尚“疑其狂易”,其实他是很清醒的。他有两首诗,一看就知他是一股郁勃之气,在借酒发泄:其一为《着书》:“着书大抵为穷愁,搔首灵均赋《远游》。八品虚邀鸂鶒服。三年枉逐凤凰楼。史公足迹半天下,杜老文章横九洲。辗转闲曹成底事,乾坤摇落一孤舟!”其二为《感答胡同年映葵》:“相思何处暗闻声?落落人寰慰此生。(按:胡赠诗有“天台闻说有侯生,词赋年来动帝京”句)无地埋忧缘识字,问天何必不书名!孤云走马心驰骤,晚景看山眼纵横。聊向空中图报答。江波海浪几能平!”至于才奇?袁枚写的《墓志铭》,把他比作一条咬断系索的龙,怒落人间,气吐为文,笔有*神(“文星炽炽,龙啮其系,拗怒坠地,无所吐气……执不律如执*。”)下面略举数事,以见其概:
南京秦大士(乾隆时侍讲学士)与侯极为交契.他曾说:“吾尝读侯夷门诗:‘石斧斫寒冰,云裂无纹理,真奇峭峍兀;更览其《潭柘寺》诗:‘一水淡于画,空山或有人’,又觉其深情绵邈,幽致动人。’(见秦锡淳《沐云诗话》)从这些句子中,可见他造语不凡,理致深远。袁枚《随园诗话》记:南京仓颉庙落成求匾,侯“题笔书‘始制文字’四字,人人叫绝”。文字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逐步创造的,这在现在是常识,但过去的人们都说是仓颉制造的。在这个传说的前提下。侯的题词确实不能使人再置一词。他用的又是《千字文》中的成语。这反映他的思维敏捷。学识广博。
从上可知.侯嘉繙确实是有些“奇”的。奇就是与众有异。这种奇,有些是他不幸的因,有些是他不幸的果.但归根到底,仍是他的不合时宜。他是想服务于当时的社会而又被这个社会所压抑的人。
侯嘉繙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也有交往。侯在南京的一些活动曾被吴曲折地写入《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中某些人物的原型也是他的朋友。
(作者:临海市博物馆丁伋)
◆临海明代侯缄墓
文/互联网
神道上的翁仲。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号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
侯氏为台临望族,居住城内三台坊,小街头,今后裔散处城东山下坦、下管、大田等处,历史上侯丕、侯缄、侯润、侯汾、候臣等名臣显宦的人物,大都告老还乡终老临海,葬在家乡,落叶归根。遗存的侯缄墓前神道上的石刻、石雕,随着历史变化,或被盗;或遭人破坏,渐失当初神采。
侯缄墓位于古城街道松二村侯家自然村北面的坟山岗南麓。坐北朝南,墓区范围较大,分为三坛。墓面今存浮雕“跃虎扬威”“鲤鱼朝阳”图案,其余石刻均以花草图案作为装饰,其中双虎浮雕图案,左虎作扑跃状,右虎半蹲而踞,均生动活泼。墓前神道筑有石构谕祭碑亭,四柱重檐攒尖顶,今己修复。碑亭内立有明嘉靖十年正月二十一日“奉天承运”石碑,亭前左右相对置立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子各一对,一石人头已断,戴冠秉笏,身穿宽大朝服。石马背饰雕鞍、石羊跪卧,石狮神态各异,挪球嬉子。墓前原有神道石牌坊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牌坊遭人为拆毁,今存坊柱莲头残石。
侯缄(~),字世言,号三峰,临海人。明正德十五年()进士,历官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安徽池州知府、江西按察副使,迁江西按察使,终福建右布*使。所著有《三峰稿》,后祀临海乡贤祠。《临海县志》称其“以廉节著,所至有惠*殊绩”。侯缄墓是临海古墓中保存最完整一座明代官宦名人墓葬,神道石刻、石雕基本保存完好,从历史文化遗产角度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保护价值。年10月17日公布为“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国家的重视,希望这些仅存留世的石刻、石雕、名人墓不再被人盗挖,受到人们的珍惜、保护。保护遗产就是保护文化,文化之根永远在乡间。
◆池州太守·明代知府篇
文/互联网
侯缄(—)字世言,号三峰,临海人。明正德十五年()进士,历官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安徽池州知府、江西按察副使,迁江西按察使,终福建右布*使。所著有《三峰稿》,后祀临海乡贤祠。
《临海县志》称其:“以廉节著,所至有惠*殊绩”。在池州知府职内也不例外,《杏花村志·卷四》载:侯缄“知池州,爱民真切,禁奸除蠹,士庶俱无间言。后升副使,池人请祀名宦。”
侯缄在池州对九华山、齐山、杏花村的建设作出贡献。
在九华山参与建“甘泉书院”即“甘泉祠”。据《九华山志·卷六》云:甘泉祠“在化城寺东,中峰之下,湛甘泉若水曾游此。嘉靖十三年,督学闻人诠,知府侯缄,同知任柱建,寻废。”
在九华山还有一诗《游九华李白书堂》:
痴云阁雨送山谷,策马闲寻太白祠。斗酒不消千载恨,清风长系九华思。竹房寂寞传香火,真像森严列侍儿。一老不遗唐事已,为公长啸赋新诗。
在齐山我们至今还能看见侯缄两方石刻:“民其尔瞻”和“嘉靖十二年侯缄与客重九登高”。是齐山石刻古迹之宝。
侯缄是在明嘉靖十年()四月知池州,六月池州大旱。侯缄祈祷于城隍庙,并至昭明庙祭拜,只见重檐峻宇倾颓过半,不复昔日壮丽。心想:昭明太子在梁时为天下储君,而现在其庙宇不能遮风避雨,如神有知,会怪罪我们的。于是祷告说:你能降雨沃我池民,我就给你重修庙宇。三天后,果然雨降。侯缄便带头捐资,并倡导*民捐资捐物,不数月,建成新祠,作《重修昭明庙碑记》(《杏花村志·卷三》)曰:
明临海侯缄《重修昭明庙记》曰:嘉靖辛卯夏四月,缄守兹土。适奉部院案札,仰承圣天子德谕,凡境内神祠,载在祀典,庙宇倾颓,弗称祀事者,咸许动支官钱修理。余简阅会典,始知西祠在祀典也。库吏告缩,未克相度事事。既而,夏六月不雨,余祷于城隍。父老请故事,兼祷西祠。至则重檐峻宇倾颓过半,余窃叹昔时之壮丽,而伤后之弗继。且念神在梁为天下储君,而庙宇不蔽风雨,神如有知,宁不降厉我池民也耶?乃默祷于神曰:“神能降甘澍以谷我士女,余亦能新神宇以安神栖。”越三日,甘雨果沛,槁苗回绿,父老咸归德于神。余因作而叹曰:“神真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与?”遂捐俸为诸寮属倡,士民欢传,咸乐趋事。或舍木石,或助钱米,鸠工集材,易旧以新,不数月而庙宇落成。凡为正殿三间,梁武殿三间,钟鼓楼、二牌楼、二迴廊、川堂、山门、寝室,罔不一新,丹青金碧,照耀掩映。余又作而叹曰:“池民其食德知报可以义感者与,神如有知,宁不久福我池民也耶?”诸父老群诣郡,请余树石记其事。时余方治装入觐,未果。癸巳夏,同守任君复以父老之请为恳,缄因赘为之言曰:“我圣天子御极,图维化理,既严守令之选以牧我民,又推西郊馀意以新海内祀典。神宇者,祈福民也。世或藉此朘民膏脂,滥崇淫祠,以为游玩之所轮,其赢馀归诸襄橐,此则慢神虐民,真不容诛于尧舜之世者也。余兹举也,上承圣天子明命,下顺百姓欢心,不动支官库一钱,不数月光复百馀年坠典,实神威灵默相也。”遂从其请,爰叙修庙颠末,以纪岁月云。
尽管《杏花村志》记载的这一史事,含有迷信色彩,但侯缄所做是为民*绩,也为池州名胜古迹的保留传世起积极作用。
◆临海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
文/互联网
元明清时期,临海保存的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充分体现了临海蕴藏的极大的文化内涵。
台州府城墙经过历朝不断的修缮,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至正九年(年),台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僧住募集钱粮,对捍城进行了重修。入明以后,城墙的维修都是历任知府的治邦安民的重点。嘉靖三十一年(年),因倭患日炽,台州知府马钟英遂大修城池,以防倭寇的进袭。清顺治十五年(年),为阻防郑成功对临海的进击,摄兵备道胡文烨、署台州知府王阶全面整葺城墙。同时,将全城增高三尺,垛口合三为一,并新建大固山敌台。康熙五十一年(年),台州知府张联元又增筑沿江的靖越、兴善、镇宁、朝天四门瓮城。自此,台州府城墙的大规模整治基本成形,一直保留至今。
墓葬方面,已发现并保存基本完好或被盗掘但墓前石刻保存较好的名人墓葬尚有很多。如王庆赐父墓、王庆赐墓、陈璲墓、王宗墓、侯润墓、赵象墓、侯丕墓、冯银和冯沈墓、郭纴墓、侯汾墓、侯缄墓、秦鸣雷墓、邓栋墓、冯学易墓、王士性墓、王士琦墓、侯嘉繙墓等等
王庆赐父墓,在桃渚镇石湖山村石湖山。墓随山而建,虽已下沉,但保存完好。墓前为其子王庆赐题“敕封刑部主事王公之墓”表,有明宣德三年(年)款。
王庆赐墓,在桃渚镇北涧村六份山。墓虽已下沉,但保存完好,墓碑“明刑部郎中王公之墓”移置墓北6—7米处。王庆赐(—年),初名伶,字希贡,临海人。明永乐九年(年)岁,官终刑部郎中。以善书名。
陈璲墓,在古城街道梅浦村,保存基本完好,墓面有陈氏后人近年所刻墓表。陈璲(—年),字廷嘉,号逸庵,临海人。明永乐六年(年)解元,殿试列二甲,授翰林庶吉士。历官翰林检讨、广西按察佥事、江西提学副使。著有《逸庵集》、《学庸图解》等行世。
王宗墓,在江南街道高阳村子龙坑。墓东南向,墓面用石块砌成,前竖墓碑。碑高·5,宽55,厚10厘米,碑座约长厘米,上正楷直书“明赐进士梧州府知府王公墓”。王宗,原名范宗,后复姓,临海人。明宣德五年(年)进士,官至广西梧州知府。
侯润墓,在邵家渡街道下管村侯坟山。墓地下部分保存完好,墓前石刻多毁,尚存石马一对。侯润,字仲玑,临海人。明宣德八年(年)进士,历官通*司右参议,知河州。
赵象墓,在江南街道高阳村。墓地已开垦成茶园,尚存“明故中奉大夫湖广按察使赵公神道铭”碑,碑高、宽85、厚11厘米。碑文37行,行66字。现藏于旁之真空寺内。此外,还有略残之石人、石马各一。赵象(—年),字允仪,号持敬,临海人。明正统元年(年)进士,终中奉大夫、湖广按察使。
侯丕墓,在邵家渡街道山下坦村佛岩山。墓虽已下沉,但墓室保存完好,墓前还铺有长石条,全长厘米。侯丕(—年),字仲谟,号戒庵,临海人。由选贡官至翰林检讨。
冯银和冯沈墓,在涌泉镇涌泉村马里岙山。墓俗称“双进士坟”,虽下沉严重,但保存完好。冯银(—年),字纯端,号可山,临海人。明天顺元年(年)进士,居官刑部员外郎。冯沈(—年),字荣端,号师松,冯银之弟,临海人。明成化八年(年)进士,官宿松知县。
郭纴墓,在东塍镇康二村前山。墓基本保存完整。郭纴(—年),字仲端,号松崖,又号康功,临海人。明成化十七年(年)进士,官至御史、山东右参*。
侯汾墓,在大洋街道三峰村寻皇山。墓基本保存完好,但墓前石刻多毁,仅存石马二只。侯汾,字守一,号一轩,临海人。明弘治中(——年)副榜,历官国子博士、鲁府长吏。著有《学吟稿》。
侯缄墓,在古城街道松二村侯家坟山岗。墓室及墓前石刻除石牌坊已倒塌外,均保存完好。侯缄(—年),字世言,号三峰,临海人。明正德十五年(年)进士,历任安徽池州知府、江西按察副使、江西按察使,终福建右布*使。祀乡贤祠,著有《三峰稿》。
秦鸣雷墓,在汇溪镇牌前村凤凰山。墓已毁,尚存神道碑及墓前石马一对。秦鸣雷(—年),字子豫,号华峰,临海人。明嘉靖二十三年(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倚云楼稿》、《谈资》、《清风亭》等。
邓栋墓,在白水洋镇斋坛村前山。墓基本保存完整。邓栋,字澄庵,临海人。明嘉靖二十九年(0年)进士,累官行人、给事中、太仆寺卿等。著有《澄庵诗集》行世。
冯学易墓,在涌泉镇外岙村葡萄坟。墓前石刻及地面建筑已毁,但墓室保存完好,墓顶垒满石块。冯学易(—年),字韦卿,号乾所,临海人。以举人官至河南运使。
王士性墓,在白水洋镇水晶坦村。墓已严重下沉,但墓室保存完好,尚见墓面两翼部及三道坟坦。王士性(—年),字恒叔,号太初,临海人。明万历五年(年)进士,官至鸿胪寺卿。著有《五岳游草》、《广志绎》等地理著作,为中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在地理学上的贡献,与徐霞客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士琦墓,在括苍镇张家渡村王庄山。墓已掘,墓前石刻保存基本完好,为临海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墓前石刻。王士琦(1—年),字圭叔,号丰舆,临海人。明万历十一年(年)进士,官至右都副御史。曾援朝抗倭,功勋卓著。
侯嘉繙墓,在东塍镇格溪村*毛山。墓基本保存完好。侯嘉繙(—年),字元经,号夷门,临海人。清雍正十三年(年)拔贡,一生沉没下僚,仅做过上元主簿、金山丞、江宁丞等小官。但在诗坛上却声名盛隆,著有《夷门诗抄》,为著名的诗人。
转载自:临海:元明清时期,临海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
◆明福建右布*使侯缄的墓
文/互联网
侯缄(—年),字世言,号三峰,临海人。明正德十五年(年)进士,历官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安徽池州知府、江西按察副使,迁江西按察使,终福建右布*使。所著有《三峰稿》,后祀临海乡贤祠。《临海县志》称其:“以廉节著,所至有惠*殊绩”。
侯缄墓坐北朝南,墓区范围较大,分为三坛。第一坛地面原铺有石板等,因历史的原因,与初建时的情况相比,已面目全非。不但地面石板被撬,界限也已不清。第二坛宽20米,其中坟首外延2米。墓面为石板所构,分上下道,包括石级台阶二道,共计十一隔。石板原有十八块,今流失三块,石台阶已用乱石封叠。墓面中间浮雕双虎,左虎作扑跃状,右虎半蹲而踞。一动一静,两相呼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两侧的墓面石均刻以花草图案作为装饰,两坟首石板上所刻的祭文,部分尚存。第三坛宽15米,结构同第二坛,只是减为八隔。石板设十六块,已有四块被挖。中间石板浮雕“鲤鱼朝阳”图案,其它的石板则刻有花草纹。墓顶上原有仿瓦顶石雕,今成残石。墓前为石构碑亭,四柱重檐攒尖顶。碑亭内立有石碑一通,高.5、宽86厘米,其中额高40厘米。碑额正中为篆书“奉天承运”四字,两旁线刻云龙纹,四周作蔓草纹。碑文25行,抬头不计满行40字。碑不是常见的神道碑,而是诰命碑,惜已断为二截。亭前有石人、石马、石羊各一对,石人头已断,仅存其一,戴冠秉笏,身穿宽大朝服。石马背饰雕鞍,安详温顺,站立于长方形石座之上。石羊则跪卧于长方形石座上。墓前原还有石牌坊一座,今已毁,尚留石狮子一对。
侯缄诰命碑(额篆)奉天承运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侯缄并妻诰命一道
皇帝敕曰:朕惟刑以弼教,教不达而后绳之法,民乃齐;法不中而务网之烦,民乃敝。故猛则苛,宽则纵,(滥则刑)。』惟公恕明决,罔戾于刑。尔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侯缄,奋由甲第,茂著才猷,肇授是官,审于庶。(狱,惟公)』惟明,不徇不挠;最绩既彰,褒恩奚吝?特进尔阶承德郎,载锡之敕,尔其祗膺光训,益懋乃官,俟有(明陟,其)』罔尔负。钦此。』
敕曰:朝廷褒尔庶官,及厥配,实惟尔职克修,匪克相于室,乃罔攸济,故虽云殁,亦靡或遗。尔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侯缄之故妻金氏,柔惠且贞,宜配良士,贤而克相,休有淑声,数之无良,宜申恤典,兹特赠为』安人,歆此恩休,慰于冥漠!』
敕曰:人臣尽职于国,获显其家。虽追荣其往,而继之配者,恩亦与之。均所以为阃德劝者,曲且备矣。尔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侯缄之继室苏氏,克敦妇道,式嗣弘休,顾兹恩阶,宜同敷锡。特用封为安人,祗膺纶命,』益盛阃仪。』
敕命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之宝
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侯缄并妻诰命
皇帝制曰:刑部掌邦禁,所以断天下之刑狱,实古秋官之任,然必详于置属者,欲其审于法,非其人曷克称』焉!尔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侯缄,发身贤科,擢居是职,历年滋久,紧誉昭闻,宜锡宠章,以旌劳绩,兹特进』尔阶奉*大夫,锡之诰命,尔其益励乃心,修乃职,以副委任钦哉!』
制曰:妇从夫贵,不以存殁而异恩。盖重人伦之始,敦风化之原也。乃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侯缄妻赠安人』金氏,善相其夫而不偕老,爰颁渥异,以旌往劳。兹特赠为宜人,九原有知,服此宠命。』
制曰:古者礼重宗妇,室必有继,故国家推封之典,先后均焉。尔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侯缄(继室封安人苏)』氏。妇道之顺,征于相夫,夫既进阶,尔宜并贵,兹特封为宜人。茂迓宠恩,益敦儆戒。』
敕命嘉靖十年正月二十一日之宝
附录:台州侯氏进士
侯润,仲玑,明宣德八年(年);
侯臣,明宣德八年(年),有传;
侯溪,守沚,明弘治六年(年);
侯缄,明正德十六年(年)有传;
侯盘,世功,明正德十六年(年),侯汾子,未廷试卒;
侯思古,如庵,明嘉靖四十一年(年),刑部郎中;
陈彬,本姓侯,名宗观,清乾隆二十八年(3年),由苑平籍中式。
三台坊
东起府前街,西至西城下。全长米,宽3米。系居民住宅区。据《临海县城》载,此处有一牌坊名“三台坊”,系为纪念明成化十六年()举人侯聘,明弘治二年()举人侯汾、布*使侯臣所立。
◆附:侯氏文艺生
文/互联网
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顺治八年副贡,与弟方岳、仲衡、方巖、叔岱皆工行草书。。
侯铨,字秉衡,弟永字声,虞皆嘉定庠生,并以诗文书法称于时。。
侯仁朔,字棠阴,郃阳诸生。汪士鋐书品序略云,侯君好古博物,其于书法,抉摘微奥,取秦中古帖,而甲乙之区为古正,奇险四品而各着其语于后,其于真行草三者之法备矣!
侯堪,字大受,书法类赵松雪而遒健过之。
侯大鲲,玉田人,隶汉*,由庠生官府经历,以书法诗赋名。。
侯大桐,字凤巢,上元副贡生,选江阴训导,工行楷,求者踵至,没后遗墨犹值巨金。。
侯登元,号柱轩,湖南石门人,乾隆七年举人,官清丰知县,善书法。。
侯嘉繙,字符经,号夷门,天台人,官江宁同知,诗文迅疾,瞬息百变,手迹旁行斜上,如长河坚冰,风裂成文,莫知条理而天趣可爱。。
侯凤苞,字舜威,金匮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宝应教谕,工书,临王圣教序颜多宝塔,工力最深。。
侯坤,字磻石,无为人,乾隆五十六年拔贡,官广东盐经历署运同,善书,所橅紫藤书屋古帖千文,为后学楷式。工书法
侯錞,无为人,官山西河东中等场大使,善书法。。
侯铸,无为人,官泰州盐运分司,善书法。。
侯士谷,字芒生,一字懋之,号览初,无锡人,幼喜习字,比长益奋力临摹古帖,于书谱尤为心得,嘉庆初梁山舟学士游经无锡,邑之以书法就正者数十人,惟先生与吾族公旦,蒙其嘉许云。。
侯椿援,无为人,例授候选未入流,粤匪乱投効颍州大营,积劳病故,工书法尺牍。。
侯度,字谨之,号晳子,一号晳民,滁州诸生。今人滁州侯度谨之,为剧贼李昭寿断指,前皖学使朱公兰旌之曰,一节千秋。六合侯度以善书十七帖,名于时,为贼所虏,置刃其旁促之书且曰,不尔当杀汝,侯坚不肯,将杀之,贼母为缓颊得免,遂持刀断巨指,落其半,因自号断指生,名益震,既归铸白银作伪指系手上,犹能作擘窠书,而寸以内之字,则不能挥洒如志矣!英中丞翰赠“一节千秋”四字表之。。
侯度,和州诸生,工书法,尤善草书,咸丰季年捻酋某蹂躏和州,慕度名,索书不允,将杀之,无惧色,引刀自断其指,血淋漓,旁人以无指,永不能书,解说遂释之。乱平,自号断指生,书名益噪,某学使给“一指千秋”扁以奖之。。放按诸家,于度之籍贯所记,各异近见某某两说部,又有谓系无锡人及苏州之棠溪人者,俟再攷。
侯炜,字景文,号石琴,无锡人,同治六年举人,候选教谕,工八分书。。善擘窠书,工行草,尤精汉隶,自言游某[emailprotected]怪石森立老梅古干,偃仰忽悟八分笔法书,学遂大进,擅名一时。。
侯琫森,字玮辰,无锡人,同治六年举人,官浙江知县,工书,索者辄书,先正格言以应。。
侯家凤,字翔千,炜仲子,岁贡生,工隶书。。
来源:互联网收集
编辑:世侯总会办公室
邮箱:09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