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他悔婚3次,终生未娶男人逃,女人怨,都源
TUhjnbcbe - 2024/2/4 16:02:00
hpv专家刘*连 https://m.39.net/pf/a_9364865.html

孙瑞雪说,其实心理创伤只有两种。

一种是吞没创伤,一种是遗弃创伤。

卡夫卡就是患“吞没创伤”的典型例子。

菲利斯是他的初恋。

他很爱她。5年时间里,卡夫卡写了多封情书给菲利斯,并顺利定下婚约。

但就在婚约临近之时,卡夫卡顿感恐惧,选择悔婚。

两年后,他爱上了一名叫尤里雅的女子。

谈了一年半载,两人订婚。

情节重演——订婚之后的卡夫卡再次被恐惧占领,纠结再三,还是把婚给退了。

又过了许多年,他与朵拉相恋。

那时他已不惑之年,而朵拉才19岁,站世俗角度看,卡夫卡可真捞到了大便宜。

事实上,他也打算结婚,毕竟老大不小了。

可惜的是,婚期将近之时,他老毛病又犯了——恐婚。然后又退了婚。

最后,卡夫卡终生未娶。

纵观卡夫卡的情史,我们发现,他似乎对亲密关系既渴望又恐惧——但还是恐惧多一点。

因为每当恋情再进一步时,他就有一种被吞没感,从而产生逃离的念头。

而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遭受过严重的“吞没创伤”。

先说说“吞没创伤”是怎么来的。

答案很简单:妈妈爱孩子的方式有问题。

比如偷看孩子日记;

比如不许孩子有独立空间;

比如借着“溺爱”之名,对孩子进行控制,以及精神的阉割。

再说直接点,就是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太近,没有界限,以至于孩子的自我感,被妈妈吞没掉了。

当然,你肯定会问,为什么是妈妈,而不是爸爸。

借用孙瑞雪的话来说: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层心理皮肤,其带给孩子的是幸福、美好、情感;

而爸爸带给孩子,则更多是意志、智慧和能力,因而不会给孩子造成“吞没感”。

回到卡夫卡的经历。

他的成长,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他有个非常粗暴的父亲,同时,又有一个非常柔弱、感性的母亲。

母亲情感丰富,可父亲冷血,没办法,她就只好把全部的爱,都投注在唯一的儿子身上。

是的,唯一的儿子,唯一的情感寄托——卡夫卡本来有2个兄弟,但不幸全夭折。

孩子承接妈妈的全部情感,卡夫卡当然吃不消。

而他在日记里也说:妈妈对我十分好,事实的确如此······但她过多的呵护,在某种情况下,也唤起了我的厌恶或憎恨。

卡夫卡就这样被吞没于,过量的母爱之中。

童年有此不幸的人,长大后,很可能会本能地排斥亲密。

比如,一些爱无能的丈夫即是如此。

你关心他,可以。

你要求相互关心,那他可能就想逃掉。

还是那个原因:小时候,他被扭曲的母爱所吞没,现在,成年了,逃脱了,在遇亲密关系时,他就会害怕再次被吞没。

如果把“吞没创伤”的特征归是:冷漠。

那“遗弃创伤”则是它的对立面:多情。

我先讲个真事。

大约两个月前,我在家看书,门外的走道上,突然爆发出一个孩子的哭喊声。

孩子哭了足足几分钟,非但不见消停,甚至哭声还越来越大:“妈妈,开门!你不要离开我!妈妈开门,妈妈开门·······”

这么吵,看书是看不下去,我只好走出家门,去管管闲事。

一看,是个女孩,泪水汪汪,谁见了都会心疼的那种。

我敲了几下门,没用,再大喊几声“你快递到了!”,女孩妈妈才徐徐将门打开。

“快递呢?”

“不好意思,我不是快递员,只是孩子哭得太厉害,那个。”

女孩妈妈没有回我,而是一把推开女儿,训斥道:“要不要写作业?再不写作,以后你一晚上都别进来!”

话音刚落,女孩又死死抱住妈妈的腿,且带着哭腔说:“妈妈不要抛弃我。”

唉!生平最见不得这样的场面。

我心头一酸,多嘴一句:“这位姐,不要这样威胁孩子,这心理伤害很大的。”

她斜视了我一眼,就把门关上了。

讲真,我有点失望,她没有和我进行一场辩论。

再后来,差不多每一段时间,走道上就会传来那个女孩的哭声。

“妈妈,开门,你不要离开我······”

每个哭声之间,都夹杂着凄厉,惶恐,甚至绝望。

我有时想,对于虐待孩子的心灵,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呢?

没有,这就是最大的伤害——遗弃创伤。

这种伤害方式,当然不仅局限于用“抛弃”来恐吓。

留守儿童;母婴分离时间太长;还有把孩子寄养;排斥孩子的情感;不及时回应孩子的感受等等。都会给孩子以被遗弃的感觉。

坦白说,有遗弃创伤的,大都是女性。

因为中国的重男轻女思想,太严重,也太普遍。

一个女孩,被遗弃,自然就会缺爱。

缺爱久了,成年后,对于情感,自然就会极度渴望。

可能你觉得这是好事,这让人更重感情。

但我不觉得。

凡事过犹不及。

如果你内心的爱太过匮乏,当一份感情摆在你面前时,你依旧无力拥有它。

因为曾体会过“被遗弃感”,所以爱情一出现,你就会本能地,死死拽着它。

然后,或卑微,或呐喊:“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你为什么不那样对我?”

也就是说,有遗弃创伤的人,会把亲密关系握得太紧。

她易患得患失。

她会过于依赖对方。

她还可能喜欢翻对方手机,喜欢纠结于“你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你爱我?”。

这样一来,伴侣肯定扛不住啊。

他们的“吞没创伤”就会被唤醒,感到束缚、窒息,从而想逃掉。

假如伴侣真逃掉,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惨了。

妻子太渴望建立情感,老公不给,那她自然就会把情感,全部投注在母子关系上。

想必你也发现了这个奥秘。

如果你有遗弃创伤,很可能你孩子就会有“被吞没感”——

吞没孩子的,不是别的,就是你对情感过分的渴望。

然后,心理创伤就这样*使神差的,复制给下一代。

好了,又到提供方案环节了。

其实也没什么方案,因为当你看见问题的形成后,答案就已浮现。

童年不幸,那不是我们的错,但已发生,我们只有自我疗愈。

心理学有个毫无争议的知识点:好的亲密关系,具有很强的疗愈效果。

划重点:好的亲密关系。

我知道,你缺爱,你缺乏安全感,所以一遇见爱情,你就死死抱着不放,亦步亦趋,紧紧贴着,甚至还巴不得对方,时时刻刻都在证明“你爱我”。

可这不现实,也不可能营造出好的亲密关系。

你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对情感的索取。

给他一点自由。

给他一点喘息的空间,一些进行自我纠正的机会。

以及给他“不用时刻证明爱你的权利”。

至于给多少合适,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询问爱人的真实感受,然后,协商出一个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

对,彼此都要舒服。

亲密关系做到这一点,外人看来再不好,它都是好的。

就像是一剂良药,只要服用够久,对爱的匮乏,对遗弃的恐惧,都会被逐一治愈。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悔婚3次,终生未娶男人逃,女人怨,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