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吃水不忘挖井人甘肃陇西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侧记
TUhjnbcbe - 2020/7/11 10:29:00
治白癜风偏方

吃水不忘挖井人——甘肃陇西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侧记


定西洋芋甲天下,抹上白糖赛苹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马铃薯适种区之一。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近日,在甘肃省陇西县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000吨马铃薯淀粉粉皮生产线。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李氏故里陇西县,陇西自古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是“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和中原通向西北的必经之地,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企业创始人何清吉原来在兰州某铁路部门工作。1999年10月他回家探亲,农户家中马铃薯除窖藏留种、食用外,剩余的既卖不出去也无法储藏,集贸市场每公斤0.1元,却还无人问津的窘境,深深地触动了他。他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决定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他多方筹资50万元盘活了闲置6年之久的陇西文峰洋芋批发交易市场。仅用3个月时间,就把贫困山区群众的2.1万吨马铃薯从山沟运销到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又为当地农民调运良种6000吨,当年带领群众创收966万元。同年12月,何清吉注册成立了陇西县清吉洋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就是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从农民的“提篮小卖”,到如今大批量的集装箱货运;从“灰头土脸”的编织袋,到如今精美的纸箱包装;从“以洋芋充饥”,到如今深加工产品的畅销;从往日的街头摆摊设点到今天坐上专列走俏大江南北的定西马铃薯产业,多年来何清吉做出巨大贡献。企业的规模提升了,地区龙头产业壮大了,可产业规模却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产业“深度加工”。2007年,他大胆地提出让淀粉往深度加工的方向发展,但此时资金短缺等问题让他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建设银行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涉农”贷款投入资金2000万元,帮助引进了年产2万吨荷兰尼沃巴(淀粉)机械公司制造的一条全封闭中控变性淀粉生产线,此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陇西的马铃薯加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清吉集团为了延长马铃薯产业的链条,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充分利用马铃薯提炼生产线流程,解决人力和设备闲置问题,又通过和建行合作贷款1800万元,累计投资8000万元,在陇西县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10条5000吨马铃薯淀粉粉皮生产线,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新增利税3249.05万元。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安排原陇西皮革厂210名下岗职工就业,还能提升马铃薯精淀粉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吃水不忘挖井人,何清吉在带领企业不断走向壮大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2004年8月,他分别资助杨强和王小东两位学生4000元和2000元,使其顺利进入高等教育殿堂,并通过县妇联资助了陇西云田小学的5名学生完成学业;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捐资捐物5万多元;2004年,他为陇西长安路工程捐款2万多元;2008年,他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6万多元;2010年在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他两次捐款8万元,并倡议、带动员工捐款5万元;2012年,他为陇西秦腔艺术节捐款数万元。


好的企业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清吉集团人力资源丰富,85名员工中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工程师3人、经济师3人、会计师6人、科研人员5人、本科以上学历46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队伍。清吉集团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创同行业一流效益,树同行业一流形象”为目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满意,以科技求发展”的办企宗旨,依托当地马铃薯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科学经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为动力,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目的,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思路,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水不忘挖井人甘肃陇西清吉淀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