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儿童眼健康除了近视、散光以外,还有一种视力问题同样需要家长们细心留意,及时抓住孩子的黄金治疗期,避免留下遗憾
各位家长,你们的小孩的眼睛会有这种表现吗?
孩子在3-5岁时,视力还达不到0.5,6岁时视力仍低于0.7
孩子眼位异常,如斗鸡眼或转动不协调不灵活
孩子眼睛看不清,戴了眼镜也不能提高到正常水平?
总喜欢歪头、眯眼看电视
认知困难,识知卡片记不住
......
别大意了,如果孩子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孩子很有可能是“弱视”。
弱视的孩子戴了眼镜,视力也不能提高到正常水平,对孩子视功能的危害可比近视、远视和散光大得多!
什么是弱视?弱视有什么具体危害?如何发现弱视,并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弱视?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弱视是如何发生的?
人的视觉发育敏感期是从出生到8岁,3岁以前是关键期。这个时期内若出现眼部异常,使视觉最敏感的黄斑部,不能接受足够的视觉刺激,即可发生弱视。
弱视发生主要有以下5种原因。
斜视性弱视
尤其是单眼斜视更加容易发生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也就是因为双眼的屈光度数相差较大,落在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清晰度和像的大小均不等,久而久之屈光度较高的一眼的物像被抑制而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见于中高度远视及散光。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由于角膜病、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及一些不适宜的遮盖治疗所引起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
由于出生时黄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在婴儿出生后双眼形成以前发生,因而预后不好。有些虽然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查出明显的病变,目前仍认为属器质性病变,因现有检查方法不能发现,此型为恒定性弱视,治疗无效。
如果发现孩子有弱视,应该怎么治疗?
弱视的治疗效果和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及类型密切相关,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弱视治疗应在8岁之前,即在视功能未发育完成之前治疗,若在8岁后治疗则效果偏差,超过12岁效果更差,因此一旦发现弱视应及早治疗。
目前针对弱视有很多治疗方法,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综合疗法、手术治疗、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以及海工格刷等。这些方法要因人而异,选择一种合适的自己的就行。
下面简单介绍下常见的几种治疗方法。
一般疗法:就是传统的“遮盖疗法”,是迄今最为有效的治疗单眼弱视的方法。
遮盖治疗即遮盖优势眼,因为弱视治疗容易反复,所以双眼视力平衡之后,要逐步减少遮盖时间,慢慢停止遮盖治疗,以巩固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在遮盖期间要注意单眼的视力变化,定期做复查,以免被遮盖眼发生遮盖性弱视。一般来说,1岁儿童间隔1周复查,2岁儿童间隔2周复查,4岁儿童可间隔1月复查。
药物治疗法:弱视的光学药物治疗,又称为“压抑疗法”。这一方法适用于中、低度单眼弱视或对遮盖治疗依从性不好的儿童。
综合疗法:就是对若干种治疗方法的组合。例如对于中心性弱势者,采用常规的光学矫正,必要时联合遮盖疗法或压抑疗法,联合视刺激疗法,辅助精细训练。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包括斜视性弱视治疗和形觉剥夺性弱视治疗,前者是通过手术先纠正弱视患者的斜视,再对其进行弱视治疗;后者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消除病因的影响,再进行弱视治疗以以恢复视力,如因完全性上睑下垂或先天性白内障干扰视路造成弱视的患者,就可以先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疗法还是有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海工格刷,也是治疗弱视的有效疗法,主要适用于旁中心注视者。
总结一句:一旦发现弱视,应立即治疗,否则错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另外,一旦选择治疗,千万别半途而废。坚持治疗的结果优于放弃治疗,推荐弱视治愈后继续坚持治疗1-2年,以巩固弱视的疗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