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1年中国眼镜镜片行业白皮书
TUhjnbcbe - 2024/10/1 16:49:00
                            

原创艾瑞艾瑞咨询

眼镜镜片丨行业洞察

核心摘要:

由于眼镜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在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眼镜市场迅速恢复活力。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市场规模超过亿元。其中,全国眼镜镜片零售市场规模为亿元。预计年国内镜片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亿元。

国内镜片市场销售额方面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的销售额占行业总额的85%,依视路、卡尔蔡司、万新、明月分列前四,国际品牌仍占据优势;相较于销售额,国内镜片市场在销售量上的分布更为分散,万新销量领先,明月次之。

连锁眼镜零售店仍是消费者购买眼镜及镜片的首选渠道,医院眼科、眼科诊所或视光中心配镜的比重快速增长,已超过20%。大部分消费者拥有1-2副眼镜,近七成更换频率超过1.5年。根据眼镜产品回收调研,我们认为最适宜的“眼镜生命周期”不应超过1.5年。

疫情零星反复,业内各方应积极探索线上零售新形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零售端应以提升专业度为核心要务,主动加强设备、人员、产品与流程专业性的投入与培养。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国货热潮,也给予从业者们纠正消费者对国产眼镜镜片品牌和质量认知的机会,各方应进一步加强市场教育,致力于消除“暴利”认知误区,培养消费者对于国内产品的品牌自信。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政策驱动力

在“十三五”的良好基础下,迈入“十四五”发展大时代

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成为了实现国民经济下一个飞跃的关键时期。在眼镜及镜片领域,由中国眼镜协会牵头编制的《眼镜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回顾了“十三五”阶段我国眼镜行业的突出表现,并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行业将以保持行业发展稳中加固、实现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标准体系建设、优化完善产业布局等为总体目标,以科技、健康、绿色、时尚作为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按照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建设模式和战略要求,从战略上全面调整和优化行业经济结构。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社会驱动力

有视力问题的人口基数大,延伸对多功能、多品类的眼镜需求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研,全球范围内至少有22亿人存在视力问题,其中至少有10亿人的视力问题本可以预防或尚未得到解决。伴随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渗透和用眼场景的增多,视力问题逐渐低龄化,也使得视力问题人口基数逐步扩大。12岁以下儿童面临假性近视、远视、散光、斜视等视力问题需进行预防和矫正、12至18岁则需要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40岁后成年人视力因年龄增长出现减弱及其他眼部病变都增加了对眼镜品类和功能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消费意识先进且消费能力较强的-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渐步入中老年,解决中老年同时看远和看近视觉需求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受众人群也将呈上升趋势。在整体受众规模极为庞大的背景下,我国的眼镜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儿童青少年高近视率和近视防控需求共同支撑眼镜行业发展

年,中国近视人口已达7亿,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超过50%。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课程负担加重等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偏高,且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也拟将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以此控制近视率增长。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期间长期上网课及使用电子产品影响,年,中小学生近视率较年增加了2.5%。一方面,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增加了对眼镜镜片的需求;另一方面,青少年视力问题愈发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重视,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矫正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催生了对近视防控相关功能性镜片的需求。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技术驱动力

周边离焦、渐进多焦点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青少年功能性镜片市场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眼镜及镜片产品附加值

镜片作为眼镜的核心功能性部件,发挥着保护双眼及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和购买力增强,在传统的单光镜片基础上,应用周边离焦、渐进多焦点等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人群特定需求的功能性镜片快速发展起来。现阶段,普及度较高且未来仍有极大需求空间的功能性镜片类型主要包括青少年近视管理、舒缓视疲劳及成人渐进镜片等,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的市场空间与增长速度尤为突出。目前,镜片市场中近视防控镜片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渐进多焦点、周边离焦、多点近视离焦等。上述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眼镜及镜片产品的附加价值,有效优化改善行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人口结构和产品认知释放成人渐进镜片市场需求

成人配镜需求多是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造成同时具有视近、视远的双重困扰,属于40岁以上人群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为降低中老年人配镜者看远、中、近物时频繁调节产生的疲劳感和眩晕感,同时让视野更清晰、宽阔,成人多焦点渐进镜片在一个镜片上实现了从上至下无数近附加镜的逐渐变化,为配镜者提供由远至近的、连续的、清晰的视觉效果,是目前老视配镜者首选矫正方式。目前老视眼镜市场中渐进眼镜的渗透率较低,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产品认知的提升,成人多焦点渐进镜片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中国眼镜镜片行业产业链及产业图谱

上游:原料设备→中游:技术产品→下游:专业服务

镜片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和辅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以及下游的代理商、经销商和镜片零售商组成,其中零售商包括连锁眼镜零售商、眼镜零售门店、电商平台、医院医院附属的配镜中心等。上游厂商主要向中游生产商提供树脂、玻璃、塑料及模具、光学添加剂等镜片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此外还向下游零售商提供验配设备;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除了加工生产镜片成品和定制的车房片,还要承担材料、膜层、工艺技术、光学性能等方面的研发设计工作,并为下游销售渠道提供销售折扣、专业设备、加工、售后、销售员及视光师专业培训等支持;下游零售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需要在门店配置专业设备和专业视光人员,为消费者提供验光、配镜、镜片镜架装配、试戴体验等专业服务。

中国眼镜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轻微下滑,年将突破亿元

年,尽管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为明显,但下半年随着消费者对各类眼镜产品刚性需求的集中释放,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仅轻微下滑,市场规模为亿元。未来3年,眼镜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年突破亿元。从产品构成来看,镜片与光学镜架仍是眼镜市场的核心产品,占总体规模的比重分别为38.4%与35.7%;太阳镜与隐形眼镜占比均在10%左右;老花镜占比较小,尚不足2%。

中国眼镜镜片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增速下降但仍实现增长,预计年突破亿元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对线下零售端的冲击,年上半年镜片市场明显受挫,而随着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刚需释放使得镜片市场迅速回暖,且在青少年网课时间较长导致近视率升高的影响下,近视防控类功能性镜片市场火热,由此带动国内镜片市场规模尽管增速下滑但仍实现增长,年市场规模达亿元。未来3-5年内,在购买需求延后释放以及消费升级依旧延续的双重影响下,镜片市场规模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年国内镜片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亿元。

中国眼镜镜片市场竞争格局(销售额)

依视路与蔡司优势明显、万新与明月分列三四

从销售额角度来看,国内眼镜镜片的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头部企业的销售额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85%。其中,依视路与卡尔蔡司的份额均超过20%,占据前两位且优势明显;作为国产镜片厂商代表的万新眼镜片与明月镜片在销售额方面分列第三、第四位,市场份额分别为8.5%与6.1%。目前国内镜片市场上,国际知名厂商仍然占据优势,本土厂商近年来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但在销售额上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眼镜镜片市场竞争格局(销售量)

万新销量稳居第一,明月次之,长尾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从国内眼镜镜片市场的销售量分布来看,销售额领先的头部企业在销量上的总占比为68.0%,其他中小型厂商贡献了剩余的32.0%。在销量份额方面,万新眼镜片以15.1%的份额继续领跑,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明月镜片以10.4%的份额仍排在第二位;鸿晨光学、汇鼎光学与优立光学的份额分别为9.8%、8.3%及8.1%分列三至五位;国际品牌厂商的销量份额被进一步压缩。

中国眼镜市场发展特征

眼镜产品的刚需属性决定了行业抗压能力较强

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对产业链上中游的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眼镜相关产品制造商,还是下游的零售商与经销商均造成较大程度冲击。但由于眼镜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在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眼镜市场迅速恢复活力。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略降0.2%,而承载眼镜主要功能的镜片市场更是实现小幅增长。与国内整体消费品市场相比,眼镜行业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强,年,国内眼镜及镜片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比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高3.7个百分点与4.9个百分点。

出口受阻导致外销产品部分流入国内市场,随着国际需求释放,预计国内市场头部企业的销量份额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眼镜及相关产品出口国,国内有大量眼镜及镜片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往海外。由于受全球疫情肆虐的影响,年我国眼镜及其零件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造成部分外销产品流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内市场头部企业以外的其他厂商销量占比较年小幅提升了0.6个百分点。而随着国际市场对眼镜产品刚性需求的释放,眼镜及其零件出口业务迎来高速增长,年1-9月,出口额同比增速已达到12.9%。在此背景下,预计国内镜片市场销量向头部企业,尤其是万新、明月等本土头部厂商集中的态势仍将延续,到年,头部企业所占销量市场份额有望达到76.3%。

线下零售店逐步向综合商超分化,独立街铺店逐渐减少

作为消费者购买眼镜及相关产品最主要的渠道,眼镜零售店的选址直接关系到其发展乃至生存。随着大众消费习惯与需求的不断改变,眼镜零售店正经历着由独立街铺向综合商超场所分化的过程。除了诞生之初就根植于购物中心的快时尚眼镜店,连锁眼镜店也在调整经营策略,将新设店面大量铺在综合商超及医疗机构等场所。以博士眼镜为例,近三年来,博士眼镜商超场所及医疗机构直营店数量由家增加至家,而独立街铺直营店则由89家减少至74家,其方向调整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商超店面坪效明显高于独立街铺,年,博士眼镜商超直营店的店面坪效比独立街铺高42.2%。对于自身利润率并不高的眼镜零售端,店面坪效的差距必然会引导企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综合商超领域。

医院与诊所的数量及其视光类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除了眼镜零售店之外,医院与诊所是消费者购买眼镜及镜片的另一重要渠道。近年来,医院及眼科诊所,尤其是民办医院的数量迅速增长,医院数量由年的家攀升至年的家,其中94.2%为非公立的企事业医院,以各类镜片销售及验配服务为核心的视光服务业务是医院与诊所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以国内医院龙头企业爱尔眼科为例,年视光服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为20.6%,收入规模已达24.5亿元,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等国内其他头部医院的视光服务收入也均超过2亿元并呈稳定增长态势。尽管视光服务收入中还包含角膜接触镜等其他类产品收入,但不难看出医院与诊所在眼镜产业链下游的地位已愈发重要。

供求视角偏差引发行业“暴利”误区,认知修正仍任重道远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仍有62.1%的消费者认为眼镜是行业个“暴利”行业。造成这一现象有以下原因:①认知偏差:供给端投入产出比不均衡与消费者存在视角盲区。从生产端来看,眼镜市场对产品功能真实性和质量稳定性有严苛要求,倒逼供应商加大对生产和研发端的技术及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从零售端来看,眼镜行业多层次、广覆盖的线下终端门店市场也导致渠道端需要负担大量的人力成本与店面租金成本。而消费者视角中,研发端和渠道端视角缺失,因此对眼镜店的终端售价和原料成本之间的差距感到不适。此外,不同地区的目标人群对“暴利”认知也存在明显认知偏差: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认同“暴利”观点的比重达65.8%,而一线及新一线消费者持此观点的比例为53.2%。②预期落差:零售终端服务供求缺口导致消费者体验不佳。国内验光的收费低,专业验光师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更多的验光行为以销售为导向而非专业服务。此外,镜架搭配、佩戴舒适度调整等服务人员专业度参差不齐,均会导致消费者认为配镜体验与消费金额不对等。

消费者对眼镜及镜片的核心需求

核心需求围绕功能性需求,以防蓝光与近视防控为主

从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眼镜和镜片的核心需求是从功能性刚需衍生而来的,集中在改善视力、防止电子产品产生的蓝光伤害眼睛和缓解用眼疲劳方面。针对镜片而言,防蓝光与近视防控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最主要诉求,甚至超过了改善视力的需求,这表明镜片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向增益性功能做衍生,为市场竞争带来了更多差异化选择。

消费者购买镜片的主要影响因素

“产品为王”仍是竞争核心,改善视力和功能性需求是消费者选择镜片时的首要考虑

眼镜作为长期贴身使用的产品,佩戴舒适度是消费者在购买眼镜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作为其功能性主要载体的镜片,被消费者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中国眼镜镜片行业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