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看见毕节,作者王韵
看见毕节
做靠谱的毕节本土资讯
今天(8月25日)
是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
近年来
毕节市残疾人联合会
大力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
在残缺世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光
提升残疾儿童家庭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毕节
如何申请康复救助,具体有什么要求?
康复救助对象:
具有毕节市户籍(或在毕节市领取居住证)的0—15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
康复救助内容:
1.视力残疾儿童:眼科手术(包括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睑疾病、角膜疾病、结膜肿瘤疾病等)、低视力视功能训练、助视器验配。
2.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助听器适配、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3.言语残疾儿童:发声功能和嗓音、言语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适配。
4.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包括术后调整外固定、外固定拆卸),康复训练(包括术后外固定佩戴中和拆除后的康复治疗、运动功能、转移功能、认知能力、言语交流、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及辅助器具适配。
5.智力残疾儿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的康复训练。
6.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认知、情绪及行为管理、社交能力、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的康复训练。
救助标准
1.手术类:
(1)人工耳蜗手术费用。补助每人元(实施人工耳蜗手术的含植入手术、术后开机及4次调机费)。手术费用不足元的,按实际发生额给予补助。
(2)肢体矫治手术费用。对具有手术适应症的肢体残疾儿童提供矫治手术,按照每个残疾儿童不超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手术费用不足元的,按实际发生额给予补助。
(3)眼科手术费用。补助每人元,费用不足元的,按实际发生额给予补助。
2.康复训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每人每年补助训练费元;其他家庭的残疾儿童,每人每年补助训练费元。每年训练时长最少不低于6个月,最长不超过10个月。
3.辅助器具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每人补助不超过元(含产品及评估适配费用);装配假肢、矫形器,平均每人补助元(含部件材料及制作费用);助听器每人补助不超过元(含全数字助听器2台、验配及1年内调试);人工耳蜗产品,每人补助不超过元。
4.需持续进行的康复训练,救助年龄范围内,每年可申请1次康复救助。
上述救助内容和标准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有条件的县(自治县、区)可以增加救助内容,提高救助标准。
救助对象的筛查、申请和审核认定
筛查
各县(自治县、区)残联要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残疾需求初筛,建立初筛档案,特别要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进行实名制管理。
申请
由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或通过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残联窗口)提出康复救助申请;监护人向县级残联申请困难的,可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乡(镇、街道)残联提交康复救助申请,由乡(镇、街道)残联将康复救助申请转交县级残联;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审核
乡(镇、街道)残联或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残联窗口收到残疾儿童监护人申请2个工作日内上报县(自治县、区)残联,县(自治县、区)残联在收到申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对审核决定有异议的,可按照规定提出复核。
阅读推荐
原标题:《最高补助元!这些人可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