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剪去长发吧20世纪初的摩登女性都长
TUhjnbcbe - 2025/1/14 21:5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250111/e5uzdb6.html

自从日本诞生了“新女性”一词后,除了带起当地风气转变外,也影响殖民地巨深,造成韩国当地女性的发型、所戴的帽子款式与传统韩服等,都有其变化,如朝鲜女性缩短身上所穿韩服上衣、下着出现缩短的裙摆,让原本民风保守的朝鲜女性,可说是历经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跨时代时尚流行变迁期。当然,这些在年留学东京的摩登新女性,于外人的眼里为具有前卫外貌,与近代自我的表现为其最大特征。

“女生也是人啊!尽管深感不符合当代要求,但这就是身为一位先进女性应有的正常感受罢了。”—罗惠锡(,-)。

20年代的“新女性”:短发、半截裙、高跟鞋

日本诞生了“新女性”一词后,除了带起当地风气转变外,也影响殖民地巨深,造成韩国当地女性的发型、所戴的帽子款式与传统韩服等,都有其变化,如朝鲜女性缩短身上所穿韩服上衣、下着出现缩短的裙摆,让原本民风保守的朝鲜女性,可说是历经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跨时代时尚流行变迁期。当然,这些在年留学东京的摩登新女性,于外人的眼里为具有前卫外貌,与近代自我的表现为其最大特征。

到了年代,剪短头发、抑或异于传统服装的“摩登女性”也出现在绘画中,特别是日本当地的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新文部省美术展览会(简称“新文展”),以及在日本总督府于殖民地所举办的官方画展,诸如朝鲜美术展览会(年开展,简称“朝鲜美展”)跟台湾美术展览会(年开展,简称“台展”)内,都可以看到此一摩登女性的形象出现。

若以朝鲜半岛画家与其作品为例,日本于朝鲜殖民地美术展览会“朝鲜美展”东洋画部内,崭露头角的金殷镐(,-),曾以日本美人画画风手法,融合上海“月份牌”(广告宣传画)内,象征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性形象,创造出《凝思》(注1)(,年作品,今为个人收藏)作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画中的女学生留有一头短发外,她一抹微笑,身着的不再是传统包住全身,只露出脸孔的韩服,而是改良过的上着白色韩服,下摆为朵朵花纹装饰的黑“短”裙,露出细长半小脚,且在这位新女性的双脚,不再是穿着传统胶鞋,而是西洋式白色高跟鞋。

藉由这些构成新女性身上的“行头”,也可反映出当时朝鲜半岛当地新女性的特征;同时,画面上拿着鲜花的新女性,正踏往更高阶阶梯上走去,而在一旁的朝鲜伎生,面露羡慕地望着她,表情透露出钦羡之意外,也显露出待在原地的自己,想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之欲求。而画作内拿着鲜花的新女性女学生,她全身上下象征摩登女性的时髦装饰物,不论是发型、改良过的韩服、奢侈华丽随风飘逸的长领巾,与脚踩时髦高跟鞋等,若跟一旁望向她的传统伎生相比,更可以见其两代女性“解放”程度之落差。

15岁前没有名字的画家,剪去一把长发

同时,当时也有画家亲身亲地为此新女性形象,剪下自身长发,改变造型。最为知名的女流人士,即是留学日本东京,后为知名朝鲜西洋画女画家,也身兼文学家(注2)、诗人与启蒙运动者的罗惠锡(,-)。

她最著名“女性解放”的画作是年《自画像》(注3),画中以光线暗亮相对比的半版暗黑底色画布上,画上一位短发造型,脖颈手上没有太多装饰物品的女性,她身着一件与背景冷调颜色互相呼应的深黑洋装,且微微右倾斜着头,视线并非直视观者,而是眼带忧郁状,向右下斜视而去;眼光、细眉、紧闭的干厚唇,面无表情地沉思着,画中呈现出来的氛围,大有透露出画内的这位新女性,孤独、苦痛、无言之情,仿佛诉说着她的出现是“不合时宜”,甚至遭受到当时社会不平等对待──根据罗惠锡自述,她在小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一直被人家叫做“小孩、小孩”(),直到15岁就读汉城(今首尔)的学校时,家里才慌慌张张帮她生出个名字“锡”()呢,可见当时社会风气,根本就没有考量到这些继续升学有德、有才的女性角色。

而此画风,到了年,同是罗惠锡命名为《自画像》的作品内再现。此幅自画像更是突显出新女性之角色,画布底部背景,已不见任何光线差异,抑或象征器品,取而代之的是,几近占满画布版面的大头照,而在画中清楚可见的是,发型也是短发,装饰物也不再是传统的韩式发簪,而是类似与整体画面协调的深绿藏青色发箍,同样地,女性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喜悦表情,而是少了口红妆点,左斜脸颊露出右耳,素颜厚唇紧闭,眼睛炯炯有神地望向前方。这样的视线转变、强调女性脸庞与发型,是否意味罗惠锡对于女性自觉的体会更深了呢?

综观罗惠锡绘画此画的前后人生经历,年她与外交官丈夫金宇英(,年结婚)环游世界,来到欧洲国家看到西方女权运动发展,深受影响,而在她发表《自画像》的两年前,即年,她与结婚近11年的丈夫金宇英宣布离婚。画作完成一年后,她在年的《三千里》杂志内,发表与丈夫金宇英《离婚告白书》(),指出了朝鲜社会男女性别不平等陋习外,勇于当时挑战家长制与父权思维,震撼朝鲜社会。

我想藉由对比罗惠锡人生真实经历,对于她于《自画像》内,对女性自觉体会是否更深此提问,想必是答案应为肯定。

当然,有关于摩登女性发型的转变、甚至于过往绘画史上所留下的画风、形象,值得书写的题材颇多,但限于篇幅,我们仅仅只能以金殷镐与罗惠锡为例,然而传统女性长发的“毛断”(注4),除了建构出近代女性女权独立精神之外,也成为当时象征新女性的代表,这让我不禁想起西方著名的女性运动启蒙者—西蒙波娃(SimonedeBeauvoir,-)曾于她的名著《第二性》(LeDeuxièmeSexe,)内,言及过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而这我想也是李御宁在沉思发簪时,所没料想到的,当传统朝鲜女性摆脱了发簪,后续受到日本“毛断”影响,一直转变到现今的摩登女性形象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剪去长发吧20世纪初的摩登女性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