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创业11年,他要做保险科技服务行业的中流
TUhjnbcbe - 2025/3/31 21:33:00

年夏天,王波坐在临街的办公室里,看着刚研发出的产品,和小伙伴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卖。

突然,门口钻进四个大汉,大嗓门,问,“你们是卖防司机疲劳驾驶的吗?”

王波一看这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知道干啥来的,说,“是的。”

对方粗声,“老板是谁?”王波说,“是我。”

“产品在哪,带我看一下?”

王波把他引到一处展台,打开,大汉上去试了几下,“不错,来10个。”

“哐”的一声,一大摞现金砸在桌上。王波和小伙伴呆呆地看着几个大汉远去的身影,把钱数了又数,才研发出的防疲劳驾驶产品,还没定好价格,就这样卖出去了?幸福也来得太容易了!

其实,这份幸福是用了10年艰辛磨砺才换来的。这个故事得从年说起。

径卫视觉创始人王波

故事的开始:一个来自亲戚的求助

年,王波从银川来到上海同济大学报到,入读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什么报这个专业?原因很简单,他小时候喜欢电子产品,“不知道拆了多少家电。”看到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正合适。这一读,就到年研究生毕业。

这7年,他在校学习之余,兼职做了许多项目,还担任了Cadence的EDA软件培训师,上上下下跑了多家企业,锻炼出一身交际能力,并对企业增进了理解。毕业后,他和另外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在同济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开始做产品定制开发。四个创始人都是国家项目组成员,专业能力过人,且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能做有社会价值的事情。

他一边为客户做定制化设计项目,一边琢磨着做自己的产品。做什么好呢?这时,一个做物流运输的远房亲戚打来了电话。亲戚表示,“我最近跑运输出车祸了,能不能帮我买个能提醒我不要睡觉的装置装在车上?”

这个亲戚一向脑洞很大,经常给他讲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他提出的这个产品,王波不仅没见过,也不知道有没有,但也不能敷衍过去,还是得找找,毕竟一个提醒司机不睡觉的装置,还是有技术上的可实行性。可不找不知道,一找才发现中国压根没这个产品,国外倒是有个满足部分需求的产品,但需要司机戴上一个头盔,这种接触式设备无疑会降低司机对产品的使用率。但是,世界上同样需要这种产品的人很多。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94%的车祸是由司机的人为因素造成,带来的损失数以千亿计。王波察觉到市场的需要,心情颇为激动,这件事有市场,有技术可行性,而且是一件拯救生命,有利于社会的事,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产品吗?

他把想法告诉三位联合创始人,大家也觉得产品高,于是开始研发起来。

产品诞生后:两笔意想不到的订单

没人想到,这一研发就是三年。

这三年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得益于王波在大学期间兼职做Cadence讲师的经历,他拿到了该公司软件的代理权。三年间,王波一边做软件代理,一边用软件代理的收入养活研发团队。年,团队终于做出了第一款原型机。

产品做出来了,如何销售呢?王波决定再创立一个公司,专门销售这款产品。于是创立了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径卫视觉”)。结合产品应用的场景和保护道路安全的初衷,公司的英文名“Roadefend”顺势而出,再直译成中文,“径卫”也水到渠成。因为核心技术是图像识别算法,所以“视觉”两字也定了下来。在人们对机器视觉还没有普遍认知的年,许多人误以为“径卫视觉”是一个与影视传媒相关的企业。

虽然人工智能的热潮在几年后才兴起,但走在时代前列的径卫视觉的产品却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王波带着产品去参加各种行业内的展会,并在相关媒体发布产品介绍的文章。很快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四个山西大汉找上门来。原来他们有一个车队,最近刚出车祸,损失惨重,便在网上寻找解决方法。刚好看到径卫视觉防疲劳驾驶的产品,来现场体验后,当场下单。

另一笔意想不到的订单来自港口。王波记得,是宁波湾港口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来咨询这个产品,这是一个径卫视觉还未想到的场景。原来港口货运经常出事故,港口场景单调,司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又因为港口吞吐频率不稳定,偶然遇到台风,便会出现货物堆积,司机需要加班工作。这时候,就会出现疲劳驾驶,严重时,每年都有几起司机把车开到海里的事故。因为当时还没有同类产品,港口在招标时都找不到其他应标企业,于是,专门申请了特批供应商渠道。

据客户反馈,自从他们安装了防疲劳报警装置后,码头货运事故明显减少。来自真实场景的反馈也让径卫科技很快成长起来。年,径卫视觉发布了第四代设备,集成LDW功能,实现单CPU下两种算法的集成和融合。

千人千面,“卫小保”云端守护

径卫视觉的产品布局不只是在港口码头。年,径卫视觉把业务聚焦在保险场景,推出自研AI大数据云平台,布局数据赋能业务。

经过不断技术迭代和业务形式的打磨,径卫视觉已形成了涵盖前向ADAS预警系统、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DMS)、盲区监测系统(BSD)、大数据云平台(AICloud)等于一体的产品体系——“卫小保”智能化风控服务系统。它可通过“端+云”的结合,对驾驶过程中的人、车、路全场景数据进行精确监测与实时分析,实现用户安全多层级数据化管理,并在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领域出货量上位列前茅。

我在径卫视觉公司一楼的展厅,体验了这套产品。坐在模拟驾驶的卡车驾驶位上,正前方是一块模拟路面的屏幕,这是公司定制开发的驾驶游戏。游戏启动后,当我目光斜视、低头玩手机、闭眼,立刻有声音提醒驾驶人员停止该动作——堪比一个时刻担心你行车安危的管家。车内外安装了驾驶员状态监测DMS、前向ADAS、舱内监控、倒车监控、10寸辅助驾驶屏、F-BSD、R-BSD、声光报警器等智能设备。

每个设备都有其用处。DMS可利用AI技术识别驾驶员疲劳、分神、手持电话、抽烟等状态,ADAS则可分析前方车辆、行人、骑手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识别碰撞风险并予以预警。而HOD则能利用舱内视觉感知技术分析司机驾车过程中操控方向盘的行为习惯,如果司机手脱离方向盘立马会被发现。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卫小保”能在车端和云端对司机驾驶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时风险,自动生成用户画像,从而为司机提供定制化提醒服务。“卫小保”推进了“千人千面”驾驶安全教育服务。每周(月)推送培训短视频,不定期推送车队管理、安全驾驶及交通资讯小贴士,对车队、司机等排名及问题反馈。王波介绍道。“比如,习惯近距离跟车的客户,我们就会经常提醒他保持车距;习惯转向不打转弯灯的客户,我们就会在转向时提醒他打转弯灯。”

用户的驾驶行为会自动生成报告,对各项行为进行打分,并根据车辆使用情况划分车辆风险等级。保险公司则根据其打分情况进行保险活动。某保险公司已在深圳、山东、河南、辽宁、上海、宁波、苏州、安徽等7个地区展开实际应用工作,对比数据显示,使用此方案的车辆,出险率下降逾36%,死亡率下降逾85%,满期赔付率下降28%。事实证明,该方案可有效降低赔付率,同时,数据显示,各类型风险警报明显下降,司机驾驶行为得到有效改善。

清晰的商业模式、过硬的产品为径卫视觉吸引了大量资本的青睐。经历了3轮2亿多元融资,获得愉悦资本、晓富资本、常春藤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径卫视觉的步伐不断向前。年,径卫视觉荣获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保险车联网平台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年,成立保险科技总部,推出保险数字化商用车风控平台2.0,助力国内头部险企UBI产品研发,并与OCTO启动UBI车险合作。年,径卫视觉启动了新的一轮融资,用于保险科技产品的研发。

目前,径卫视觉在上海、深圳设有研发中心及产品实验室,其业务已覆盖中国、北美、南美、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积累了数百亿公里的驾驶里程及亿万级标注样本数据,累计服务企业数量超过家,为超过个车队提供过安全保障及驾驶辅助服务。

尾声

径卫视觉办公楼是一个独栋工作室,有办公区、休息室、健身区。四处可见员工活动的合影,各种奖杯点缀其间。王波的办公室在三楼边上一个房间,高大的落地窗,可以看见外面高架桥上车水马龙。不时观察外面的车辆,看哪些车可以装他们公司的产品。“那个货车、气罐车,以后都可以装上。”他指着外面,“我觉得这里位置特别好,车来车往,也是给我们产品打广告。”

办公室后面一排获奖证书,都是他个人的荣誉。其中一张证书是同济大学的创业导师聘书——从同济大学创业基地走出来后,他已开始在反哺。获得过这么多荣誉,在工作中,王波感到最有价值感的时刻,还是在一次次交付的场景中,客户对产品认可。在未来,他想继续守护道路安全,做保险科技行业的中流砥柱。

本文为张通社原创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张江企业动态,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业11年,他要做保险科技服务行业的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