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故事与唯物论思想演绎效果
文/塞北剑豪
唯物论是哲学的基础,也是世界观的基础,它强调事物发展要依照客观性,即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办事;它强调事物发展和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它强调物质的运动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相对静止不是不动,而是处于极其微小的不被人意识的变动中。
按照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的事物就有了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稳固,上层建筑就容易倒塌,思想基础不稳固,建筑其上的认识问题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趋势,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所以说世界观决定一切。
《中华易理哲学》提出的管理思想,都是建筑在唯物论的基点上,对人才发展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哲学是用理论指导实践,我们这里讲的是用故事对接到实践中去,形成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思维。哲学理论是抽象的、含蓄的思维模式,故事情节则是形象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影像思维。
下面,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提炼实践中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唯物论形象思维故事之一:
眇能视,跛能履,志正刚也!
唯物论解决处理问题的原则及方法:
物质第一性的原则:
存在就是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好与坏之间,正确与错误之间的事物,教育就是引导向善祛恶的过程,教育就是引导扶正祛邪的过程,人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进步,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榜样力量的催促下走向成熟。因此,客观存在是物质的第一属性。人在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都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特征。眇”,指一只眼睛失明了,也能看得见一些事情;“跛”,指伤了一条腿,也可以行走。蕴含之意是:视而不必很明,行也不必很远。这就是客观存在事物中的特殊性,特殊性往往都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与普遍性形成了对立的矛盾形态,人在社会发展很多时候就需要这种特殊性的作用。
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
从客观上讲,眇虽能视,跛虽能履,也可能被有些社会人鄙视或瞧不起;还可以说没有长远眼光的人,紧盯着眼前的个人利益,追求自身之所得,把获得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第一目标;还有那种工作粘轻怕重,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人,就没法到达自己追求的目标。这些都是客观存在,可能受一定事物发展规律所支配。规律虽然是不可改变的,但受到规律支配的人是可以改变的,人都有正面因素和反面因素并存的思想,在普遍的情况下正面因素掩盖了反面因素的存在,突出了正向效应在进取中的作用;而在特殊的情况下,反面因素可以突出正面因素而存在,当人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力量具有一定冲击力的可能时,利用反面因素进取的人捷足先登。诸如:坏了一只眼睛的人把事物看得很透,率先采取了一定的策略,瘸了一条腿的人走的又很快,提前到达了目标。对那些没有准备好的人来讲可能感到很惊愕。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人不可貌相的故事:刘墉是一个勤勉上进的举子,当他在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时候,乾隆皇帝通过殿试(相当于现在考试通过了,领导需要面试的情形)进行优秀的人才的选拔。当他见到刘墉的时候,满脸的一片惊诧,心里想:怎么选择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啊!为了让刘墉知难而退,乾隆皇帝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刘墉一听知道了皇帝的用意,在下跪的时候对出了下联:甚为喜,屈弓才可射天狼。乾隆一听,感到此人的文采非同一般,又是一番惊诧的表情。因为他要射天狼,所以乾隆皇帝给了他一定的官职,封他为内阁学士。乾隆十六年(年)刘墉首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等职务。属于现在的基层锻炼,然而,他却步步上升。于乾隆四十七年(年)他奉调入京,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当时的正二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国家监察室主任的职务。后调任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职务。吏部尚书属于掌管六部中的最高长官,主管官吏升迁,调动,任免,清朝时为正一品官员,等于现代的中央组织部部长,或者国家人事部部长的职务。
物质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原则:
运动是物质成长的基本要素,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运动就是一种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或不太明显的变化。第二,就是运动中的静止状态,将动寓于不动之中,表现出不动的客观性,其实,静止并不是不动,而是处于潜移默化的变动之中,不容易被人们所查觉。应用到本篇的内容来讲,“眇能视和跛能履”在人才发展中都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的表现,眇,是在长期的看不见,或看不远的静止过程中的特殊存在,关键的时候他可能比谁看的都透,比谁看的都很远。跛,也处于同样静止状态中的特殊现象,关键的时候他可能比谁走的都远,比谁的意志都坚定不移。所以,易曰:志正刚也!只有那种志向远大,刚正不阿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眇能视的很远,跛能走的很快。眇与跛在人才发展的道路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智慧和策略的表现形式,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对很多事情看到了也要装作看不到,即使看得很清楚,也要装得没看清楚对对样子,因为事情知道多了的人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能干的事情也要谦虚的表现出不积极的争取,能干好的事情也要谦虚的表现出试试看的意思,即使目标很远大,也应让别人看不出你有那种野心,即使走得很快,也应让别人看不出你具有发展很好的可能,甚至会引起大家对你的远大目标生鄙视的思想。这就是有能耐的人才,暂时韬光养晦的策略,这就是目标很远大的人才,暂时处于静止状态中竞争的智慧。静止性的竞争不是不争,而是不到关键的时候绝不暴露竞争的意识,而在关键的时候会将目标一举拿下。在获取目标面前就要伴作“眇”的样子,目光不能直视目标,而是用斜视光不断的观察,在不可能的时候就不要有所表现,不和竞争对手产生直接对垒的状态。在盯住目标不放的过程中,就应具有“跛”的功能,要让竞争对手感觉到你永远也追不上他,就放松了对你的警惕,当眼睛看得很准的时候就去跛疾行,快速行动,坚定不移的夺取目标。
处于静止中的人才竞争往往比运动中的人才竞争更可怕,更具有显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