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率仅次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属于第二常见的弱视类型。有一个家长向我们咨询,并上传了孩子的病历照片,问孩子是否有弱视。想通过这个病历,说说屈光参差与弱视的关系。
屈光参差指的是两眼“度数”不一样。即使是正常人,两只眼睛的度数也都会有差别,所以人体各种指标的正常值都指的是一个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才定义为异常。
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童弱视斜视组的定义,两眼球镜度(远视度和近视度)相差≧度(1.50DS)\或者柱镜度(散光度)相差≧度(1.00DC),就是屈光参差。
从弱视发病规律看,一般两眼球镜度相差超过度(2.50DS)或者柱镜度相差超过度(1.50DC)以上才容易合并弱视。
因为屈光参差造成的两眼像不等,才是引起各种视觉不适和眼病的根本原因。
1
患者1:5岁,裸眼视力是右1.0-、左0.3;右眼是+2.25DS/+0.50DCx95=1.0,左眼是-3.00/-0.75DCx=1.0,其他检查未见异常。孩子两眼矫正视力都是1.0,很明显他没有弱视,虽然这个孩子两眼球镜屈光参差达到了度(2.25+
-3.00
=5.25DS)。
患者2:6岁,右眼是+1.25DS/+0.50DCx90=1.0,左眼是+3.00DS/+1.50DCx95=0.2。该患者散瞳后两眼球镜屈光参差1.75D,柱镜参差1.00D。这个患者的屈光参差范围比刚才那个患者要小很多,但她左眼的矫正视力是0.2,而右眼矫正视力是1.0,左眼明显是个弱视。
为什么都是屈光参差,一个有弱视、另一个没有?屈光参差性弱视,一般是度数较高的眼弱视重。
患者2度数较高的眼是左眼。他去年底是6岁多一点,两眼都是远视,分别看远视度,两眼远视度都不算高(左眼比生理性远视度稍高一点点)。
倒推他的视觉发育史:屈光参差存在的前提下,两眼同时看东西时,无论看远看近,远视度高的左眼视物清晰度比右眼差。
在视觉发育最关键的3岁内,右眼会调用充分的调节代偿机制代偿远视而看清(无论看近还是看远),左眼则因为调节不完全或者视觉发育竞争被抑制、调节严重不足和滞后,久而久之左眼就形成了弱视。
患者1,度数较高的眼是左眼,但那是个近视眼,这是个关键点。两眼同时看远时,左眼物像模糊,且不能被调节代偿;右眼通过调节代偿远视可以看清,此时左眼可能会被抑制。
两眼同时看近时,左眼不需要调用调节就可以看清,此时极有可能右眼是被抑制的。这种类型的患者形成了一种特殊视觉“交替视”、交替抑制。这种视觉现象,保证了两眼都可以得到视觉发育机会,避免了弱视的出现。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于远视度较高的一眼。以患者1为例,如果他的右眼度数再高一些,如+3.20~+5.00DS,那右眼就可能会形成弱视了。
那屈光参差一眼近视的情况,近视的那只眼就肯定不会出现弱视吗?也未必。如果近视度过高,如患者1左眼近视度超过-5.00DS~-6.00DS,由于看近时也经常处于模糊状态,就会影响视觉发育而形成弱视。
患者也不要因为两眼度数差距大,没有造成弱视,而忽视眼睛,很多时候都是物极必反,而屈光参差导致的弱视,只要积极治疗,视力也是可以提升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七日升:致广大患者的一封信
案例视频:11岁双眼弱视,治疗15天视力上升至1.0
4岁先天性眼球震颤、重度弱视患者,治疗20天后购买仪器回家
成人弱视治疗案例:30天从0.3提升至0.8,双眼视力分别上升4行
案例:17岁单眼远视性弱视,15天治疗视力从0.25上升至0.5
90%的弱视患者都在问:弱视可以手术治疗吗?
成人斜弱视患者14次治疗,30度斜视降为20度,双眼视力上升两行
52岁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30天后视力由0.4上升至0.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