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霸区VS学渣区,座位之争当真为了视力
TUhjnbcbe - 2021/5/30 16:46:00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家长A:“听说坐在前排的孩子不近视,学习还好。真有这回事?”

家长B:“我打算跟老师说说,给孩子调个好座位。就不知道坐第几排对孩子眼睛最好?”

家长C:“怎么办?我儿子坐在边边上,没有正对着黑板,只怕要看成斜视了?”

教室里真有所谓“*金座位”?这可真是难为了班主任。

“*金座位”救得了眼睛?

“*金座位”是指教室里,二三排正居中的那几个位置。

很多家长都有“*金座位”情结。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太靠前影响视力,太靠后又看不清。正对着黑板,离得又近,眼睛自然就不吃力了。

可事实是怎样呢?先来看看,我们的眼睛看远、看近时,都是怎么“工作”的呢?从眼视光学角度,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

简单来说,就是眼睛在看距离5米~6米处的物体时,基本无需动用眼肌调节,物体就能很好地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时视物清晰、眼肌放松。

但在观察5米以内的物体时,就需要通过眼肌的收缩调节,物像才能落在视网膜上。因此,物体离得越近,眼肌收缩程度就越强,相应的负担就越重。

座位与视力之间的暧昧关系,这下你懂了吧?

敲黑板了!如果长期近距离看黑板,相对容易造成近视,或者发生近视后不易被发现。

而距离黑板远的优点是,不易引起视疲劳而发生近视,或一旦出现近视就很容易被发现。当然缺点也有,就是看黑板上的小字比较费劲儿。

“孩子坐在教室两侧,眼睛会不会看成斜视啊?”这另一种担心怎么破?

坐在两侧,难道就意味着是眼睛斜着看黑板吗?

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斜视发生时,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

斜视的成因,有先天的,后天的外伤、高度屈光不正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斜视。所以只能说,近视的人更容易斜视。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重要的就不是位置,而是配镜了。

你家孩子的学校也是定期调换座位吧?这样对孩子的眼睛调节有好处,有助于早期发现近视。所以,座位之争只是争一时,保护视力才是争一世!

争座位,究竟是在争什么

一直以来,在不少家长心中都有这样的“座位理论”——“前排中间座位是学霸专属”“是学渣还是其他学生,从座位就能清晰分辨”“在班级的座位决定了以后在社会的位置”……

所以家长们争座位,恐怕最在意的并不是视力,而是其中隐藏的“教育优势”。

《中国青年报》曾针对名中小学家长做过问卷调查,其中,73.6%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的班级座位问题烦恼过。就在几年前,央视春晚小品《抢C位》也真实地还原了家长为孩子“抢C位”到底有多拼:

小品里,家长不只为争抢好座位“各显身手”,为孩子付出也是竭尽所能。有的家长卖掉大房子换成50平方米的学区房、辞职在家“鸡娃”;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打三份工,却几个月见不到孩子一面,连孩子几年级了都不知道,开家长会走错教室……

“选学校、选班级,现在连座位都要‘选’,‘座位江湖’背后折射的是家长的过度焦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紧张。”多位老师认为,就像挑选兴趣班一样,面对激烈竞争,家长总是担心自家孩子在座位上吃亏了,甚至害怕“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不少老师还提出,家长采用各种方式对排座位进行干预,实际是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参与。服从学校、班级的自我管理,也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家长非理性参与管理,不仅对课堂秩序造成影响,不利于班级管理,更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老师们表示,所谓“学霸学渣座位理论”根本不成立,学生的学习更多取决于自我学习习惯、专注力,并不是坐在好的座位就会认真学习。真正会学习的孩子,无论坐在哪一排,都会成绩拔尖。

家长与其挖空心思争抢座位,不如脚踏实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一些孩子上课缺乏注意力,喜欢开小差,这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与座位并无关系。

家长应该放松过于紧张、焦虑的心态,趋于理性,消除所谓“*金座位”的认识误区,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各种学习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家长、教师还应当摒弃“特权座位”安排的“灰色通道”,严查“座位腐败”,杜绝“人情座位”“有偿座位”,真正建立起公平、有序的座位秩序。

保证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合理、分配更公平,严查“教育腐败”,彻底杜绝“人情分配”“特权分配”,才能把家庭从无休止的内卷化焦虑中释放出来,让孩子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必都盯着C位使劲儿,被迫挤上同一座独木桥。

·END·
  陈颖语文∣专业的中学语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霸区VS学渣区,座位之争当真为了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