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国内首度出现的视觉康复领域的“硬核”学术盛宴。
为什么会举办这样一场论坛?论坛主题是如何确定的?视觉康复领域有哪些热门研究内容?弱视损伤的主要机制和治疗进展如何?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眼视光观察记者现场采访了本次VDT大会副主席、温州医医院周佳玮研究员。
VDT一场“硬核”学术盛宴
Q1:请您谈谈这次会议的举办背景以及筹办过程?周佳玮研究员:视觉科学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它涉及到的研究方向不仅仅有眼科学,还包含神经科学、心理学、视光学等领域。目前,视觉科学领域有两个主要的国际会议,一个是偏基础研究的会议——VSS(VisionSciencesSociety),另一个是偏临床的会议——ARVO(TheAssociationforResearchinVisionandOphthalmology)。其实,这两个会议最早是一家,后来进行了拆分。
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间派”看来,这样的分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视觉科学领域基础和临床进一步的交叉融合。
首先,很多临床眼视光问题的更好解决,需要跟视觉科学的基础研究相结合。
其次,近年来,经过我们中国视觉科学相关从业者的努力,我们国内视觉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我们也了解到,国内做视觉科学基础研究的学者,不少人对临床也相当感兴趣。
同时,很多国外专家以前没有来过中国,但是通过我们之前在国际会议上的交流,他们对我们中国目前开展的研究也有非常大的兴趣。
比如,这次我们邀请了一位很厉害的教授——布朗大学认知、语言和心理科学系TakeoWatanabe教授,他在NATRU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很多文章,在世界视觉科学领域里也是一个领*者的角色。
我给他介绍了这次会议的背景和基本情况,他说虽然他从事基础研究,但他对临床也很感兴趣。而且,他告诉我在国外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不少都对临床感兴趣,只是缺乏合适的点去结合和转化,或者说没有好的资源去结合。
基于以上这些背景,我们就诞生出要办这样一个兼具前沿视觉科学研究和临床技术,包含国际、国内优秀的视觉科学学者和国内优秀眼视光临床专家为一体的“VTD”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搭建一个多元化、交叉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我觉得这也是这个会议的最主要目的。从这次会议得到的各方反馈来看,我们最初的设想确实是可行可及的。
Q2:你怎么去理解会议的主题“视觉发展与康复临床转换”?周佳玮研究员:这个题目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确定的这个题目我们自己很喜欢,不少国内外嘉宾也给我反馈说这个题目特别好。
首先,斜视、弱视、近视等视功能性眼病都与视觉发育密切相关,发育时如果视觉通路出现异常,会使得视觉功能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康复。
一开始取名时,我们原来想的是用视觉发育,但我们考虑,视觉发育是指青少年时期以前,但人的一生,视觉都在发展,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视觉矫正和视觉康复。所以,用“发展”会让立意更大,同时,视觉康复涉及的面也很广,除了斜弱视患者,低视力患者和一些眼病患者施行手术后,仍还存在功能性问题的,都需要进行康复。
最后,我们希望科研和临床能够充分交流、切磋,并且有合作和产业转化的机会。综合以上,最后定名为视觉发展与康复临床转化国际论坛。
Q3:这次大会开了国内先河,作为组织者之一,你还有什么期待?周佳玮研究员:的确,今天的演讲非常前沿,可能会为某些做临床的同仁打开一扇窗,因为他之前可能不知道自己以前碰到的一些问题,可以用另外的角度去思考、探索。
我们考虑,之后在国内要多举办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视觉发展与康复。目前,国外这块科研做得不错,但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们视觉健康的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