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遗传到自己的优质基因,然而基因遗传这件事,显然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好的基因有可能得到遗传,不好的基因同样有可能得到遗传,甚至还可能遗传给孩子一些致病基因,因此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小雨(化名)今年五岁,是一名幼儿园小班的同学。前两天,她在妈妈的陪伴下走医院眼科门诊。
“医生,你看看我的女儿,总爱歪头看东西,眼睛会往上飘,还有畏光的情况。”
我院眼科主任吕安接诊了小雨母女,经询问得知,小雨妈妈年轻时就接受过斜视矫正手术,吕安考虑到斜视家族性遗传的可能性极大。
吕安眼科主任
曾学习工作于温州医医院。擅长小儿斜弱视渐变多焦镜片的临床科学验配,RGP、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眼科常见病、多见病的诊治,对眼科常见病疾病的诊治及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咨询
“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吕安主任问道。
“印象中刚出生就有点,当时考虑到孩子刚开始发育,就没有特别在意。可现在,一边眼睛时不时地往外跑,特别是看远处的时候总是不能与对方对视。”小雨妈妈透露,眼睛问题已经影响到小雨和小朋友间的社交活动,不愿去幼儿园上学,才赶紧带孩子到长期就医院就诊。
经过一系列的斜视专科检查后,吕安发现小雨单眼抑制、无融合立体视,最终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伴有双眼下斜肌亢进,证实了之前的猜测,建议家属给孩子进行斜视矫正术。当天小雨直接办理了住院手续,入住我院。
“听说过近视会遗传,怎么斜视也会遗传?”小雨妈妈疑惑不解。
吕安解释,斜视是一种儿童多发眼病,患病率高。父母或祖父母斜视的遗传概率较高,外斜视的发生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为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外斜倾向,孩子就会有高度或高度偏斜的倾向。
第二天,吕安结合小雨患有外斜视、下斜肌亢进双重情况,选择双眼下斜肌断离术,右眼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历时一小时,手术圆满完成。
小雨妈妈说,孩子除了正常术后眼部红肿外,头部、眼位恢复的很好,看再远也没发现眼睛往外歪了。术后检查结果也证明她的双眼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立体视觉。
术前双眼外斜,伴有双眼下斜肌亢进
术后眼位恢复正常
立体视的建立,一般是在儿童视觉发育期建立起来的,如果自幼就是斜视的话,成人之后即使做斜视矫正手术,也很难完全恢复立体视的。但若在幼年的时候及早手术的话,立体视是可以恢复的
很多人认为,斜视是一种可以忽略的眼病,觉得治不治都无所谓,只要还看得见就没有问题。
吕安主任说,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如果斜视没有得到治疗,斜视儿童因为视物有重影,常采取歪头、侧脸等代偿头位来克服复视带来的不适,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现在的斜视完全是可以治愈的,而且我院今年已成功开展多例斜视矫正手术,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手术运用的是显微微创技术,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伤口恢复快。
因此,对儿童斜视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只有尽早治疗,尽早揪出它们,争取在发育期终止之前矫正眼位,才能让孩子远离疾病威胁,健康成长。
斜视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从临床观察和应用双生子遗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斜视有遗传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双生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共同性外斜视的遗传度都在70%以上,国内有报告共同性斜视的遗传度为85.41%。因此,父母一方有斜视的家庭应做好孩子的斜视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1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斜视患儿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斜视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如果通过佩戴眼镜能够调节的,那么通过佩戴眼镜进行治疗,不能够调节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医院检查是否符合手术指征以及斜视的度数,还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决定做哪种手术方式。手术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孩子5-6岁左右,在这个阶段斜视的度数通常变得越来越明显,会影响孩子双眼立体视觉功能的发育,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要及早手术矫正。
专家教你一招在家自测
在家采用手电筒,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家长用右手持一只手电筒(不要用强光哦),让光水平照在孩子两眼正中央的鼻梁处,并嘱咐孩子自然向前方看灯,此时,孩子双眼瞳孔正中央会出现一个反光点。家长用左手迅速交替遮盖孩子左右眼,保证每次遮挡时孩子只有一只眼能够看到灯。通过反光点的位置来判断孩子是否外斜视。
立信义、弃陋习、扬正气
医院召开“诚信行医满意服务”主题活动
5·12国际护士节
致敬最美的你
坐着轮椅进院,蹦蹦跳跳出院,扎了几针就把膝盖疼痛给治了!
腹部疼痛6小时,到院竟被告知是肠破裂,原来事发时她……
卧床老太压疮深达骨头瑞金优质护理康复送锦旗
肠镜发现癌,ESD解决癌︱在瑞金,省钱省力又省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