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王阿姨皮肤白皙,身材苗条,但在广场舞的人群里,她总是自卑地躲在后排。从记事起就她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小朋友长得不一样,也听到过别人叫她“白果眼”,这斜视已经伴着她四十余年,也给她的生活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最近,在家人的劝说下,她鼓起勇气到桐乡一院眼科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后,医生告知她所患为“外斜视”,可实施矫正手术。手术之后,世界像重新打开,王阿姨迎来了自信美丽的人生第二春。王阿姨说很遗憾,她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够重视,医院治疗,后半辈子,她再也不用自卑了。
正常人双眼看东西的时候,必然是两眼的瞳仁正对着前方物体,这种表情,会给人“炯炯有神”感觉,但是有些人并不是双眼对称,瞳仁正对,而是一个眼睛正,一个眼睛偏(向内或者向外),这就是“斜视”。一眼向内,就是俗称的“斗鸡眼”,一眼向外,就是俗称的“白果眼”。
斜视基本发生在儿童期,严重的斜视会造成仪容上的缺陷,沦为被取笑的对象,使得小朋友的身心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会导致弱视。有人认为这一眼疾是无法治疗或不需要治疗的,因此而导致延误治疗,最终影响孩子视力。实际上,斜视只要及早诊断并接受合适的治疗,是有很大机会能改“斜”归正的。
桐乡一院眼科李碧华医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歪头、眯眼看东西;注意力不集中,眼白多;斗鸡眼;怕亮光;视力较差等情况,家长们都需警惕是否为斜视。斜视若是不能得到及时、合理治疗,出现的视觉缺陷常会伴随终身。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视力成长发育的关键期(3-6岁),最好医院进行眼健康检查。
区别开“假性内斜视”
很多婴幼儿,因为鼻梁很塌,内眼角皮肤松,看起来白眼珠距离很远,显得像“斗鸡眼”。但其实大部分情况并不是斜视,等到三四岁之后,鼻梁长高了,就看起来正位了。有这种怀疑的幼儿,只需要来门诊找医生,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法检查一下,就可以看出是不是真的有斜视。
手术治疗
如果是有原因的斜视,如先天性弱视可以配镜治疗,或者由于弱视引起的固定性斜视患者,要戴镜治疗到可以交替注视之后,再进行手术。如果视力已经无法矫正,或者视力已经矫正但仍然存在斜视,则可进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方法是根据斜视的角度,调整眼球周边的眼外肌肉。使眼位达到正位。
非手术治疗
部分条件合适的患者,可以不进行手术,而通过眼外肌注射肉*素治疗。肉*素使亢进的眼外肌肉麻痹,从而达到纠正眼位的作用。这种方法安全简便,不良后果较少,但作用只能持续3-6个月,可能需要定期注射。
为孩子保护好心灵的窗户,您千万不要疏忽!
(眼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