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鲁迅与许广平婚姻里的3种味道,越早明白越
TUhjnbcbe - 2023/2/18 8:53:00
北京哪里荨麻疹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民国时期的许多爱情故事,像一幕幕经典耐看精彩纷呈的老电影,或甜蜜或忧伤,耐人寻味。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在当时也是轰轰烈烈,一封又一封情书互通情意,学生大胆追求老师,公开登报表白,没有名分,为了爱情义无反顾。

最终俩人冲破世俗偏见,抵住流言蜚语,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故事符合了我们普通人对爱情的遐想,才子佳人,两情相悦,历尽艰难,终成眷属。

然而当爱情走进婚姻,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诗情画意。

抛却名人的光环,他们的婚姻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如身边的每一对寻常的夫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室里,走进一位头发直竖,面色冷峻,穿着补丁夹袍的先生,同学们都吓了一跳:

“怪物,像乞丐的老头儿。哪有一点先生的模样!”

但一开口讲课,学生很快忽略了他平凡普通的长相,被他渊博的学识吸引了。

那时,25岁的许广平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打动,看老师的眼睛充满了小星星。

性格大胆的她鼓起勇气给鲁迅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收到了鲁迅的回信。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通信,在信中,许广平诉说自己对生活和未来的迷茫苦闷,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他们一起探讨人生、学术和理想,志同道合的两颗心越靠越近,后来他们的书信结集出版,取名《两地书》。

在俩人的书信中,在世人眼里一向桀骜不逊的鲁迅竟也温柔得不可思议。

他亲昵地叫许广平小刺猬、小莲蓬、害马,而他自己则自称“小白象”。

在厦门教书时,为避免许广平担心,他在信中郑重地向许广平承诺:

“听课的女学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一向冷峻的鲁迅还留下一句著名的情话——

“我寄给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那绿色的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在一起后,鲁迅会为许广平一天替自己抄写了一万多字的手稿而心疼地轻抚她的手,

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她去看电影,买最好位置的电影票,照顾她的近视眼,会带她去杭州度假。

尘世辛苦,婚姻不易,爱的激情注定会退却,如果没有很好的感情基础,拿什么来抵挡未来路上的风霜雨雪,忍受日子里的鸡零狗碎。

爱,是婚姻最好的防腐剂。有爱情打底,婚姻的基石更牢固。

爱得浓烈时,生活只是感情的附属品,一旦步入婚姻,爱情便化为一茶一饭的温度,一言一行的密度。

寻常日子里,没那么多民族大义可以慷慨陈词,也没那么多风流人物可以随意臧否。

日子就在煎炸煮炒的香味里,在家长里短的废话里,细水长流,熨贴人心。

伟大如鲁迅,思想深刻得直击人类的灵*,在爱的人面前聊的也无非是一些生活中的琐琐碎碎。

“昨日到市区,买了一瓶麦精鱼肝油,拟日内吃它。”

“夜九点钟,就睡着了,直至今天七点才醒。”

“有朋友要结婚,买了绸子衣料做贺礼,新娘并不美,也不丑,适中的人。”

“母亲的记忆力坏了些了,观察力注意力也略减,有些脾气,近于小孩子了。”

“我到邮*代办处的路,大约八十步,再加八十步,才到便所。”

没有黏腻的情话,没有炽烈的告白,这“废话连篇”的拉家常,反而是爱在婚姻中的另一番模样。

婚后,为了让鲁迅有更多的时间创作,许广平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她独自照顾孩子,还亲自下厨,精心为鲁迅准备一日三餐。

蔬菜挑最新鲜的,鱼肉也挑最嫩的,才摆放入盘,送到鲁迅伏案的桌前。

鲁迅的朋友很多,家中每每来了客人,鲁迅大多是要留他们吃饭的,这时许广平便去采买食材,然后亲自烹制。

许广平擅长缝补、做棉鞋、织毛衣,鲁迅的一些衣物都出自许广平的双手。

平凡的生活中,她用爱、耐心和包容,给了鲁迅一个温暖的家。

婚姻一辈子,最离不开的就是烟火,没有什么味道,能比满屋饭菜的香味更让人觉得温暖。

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纠结,在饭菜热气腾腾的氤氲里,得到缓解和消融。

烟火气,是婚姻最好的调和剂,它滋养你的身体,调和你的身心。

在袅袅升起的香味里,疲惫的身躯得到休息,劳累的灵*得到修整。

世间没有完美的婚姻,无论多么相爱的两个人,也不可能完全匹配,也有出现摩擦的时候,

婚姻除了甜味、香味之外,也会萦绕着淡淡的涩味。

鲁迅和许广平生活在一起时,鲁迅早已是知名大作家,凭着稿费、版税及教书的薪水,收入相当可观。

但鲁迅生活节俭,日常开支很少。

他喜欢收藏,购买了很多价格不菲的书籍、碑帖及文物;

还很重情义,经常资助经济拮据的朋友或后辈,为朋友支付医疗费、子女教育费用等等。

鲁迅的这种生活态度,对许广平的生活有直接影响。

鲁迅喜欢北方的面食和菜品,到上海后还念念不忘,许广平想请一位北方厨师。

因为厨师薪水很高,鲁迅没同意,许广平尊重了鲁迅的意见,不过因此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据萧红回忆,许广平所穿的衣裳都是旧的,次数洗得太多,纽扣都洗脱了,也磨破了……

冬天穿一双大棉鞋,是她自己做的,一直到二三月早晚冷时还穿着……

买东西也总是到便宜的店铺去买,再不然,到减价的地方去买,省下的钱都印了书和画。

要知道,许广平可是大户人家出身,她的家族在广东十分显赫,祖父曾任浙江巡抚,还被慈禧收为干儿子。

不知道这样清苦的日子,她过不过得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幸福的婚姻背后,离不开许广平付出和忍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好的婚姻不是所有事情都称心如意,而是即便想法不同,意见不一,但愿意迁就和包容。

许广平曾回忆,有一天,天色暗了,鲁迅还在伏案写作,许广平把双手放在他肩上,打算劝他休息一下。

哪晓得鲁迅手中的笔是放下了,却满脸的不高兴。

许广平也很难过,本是出于好心,却遭到这样的冷遇。

后来,鲁迅向她解释说:“他写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旁的事情都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连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许广平由此才理解了鲁迅的写作习惯,以后“更加处处小心,听其自然”。

而鲁迅在此后,也尽量照顾到许广平的情绪,利用抽烟的时间,陪她说说话。

婚姻里,没有百分百的爱人,出现摩擦时,理解和包容是最好的润滑剂,让婚姻的齿轮转得更合拍,在相互磨合中走得更远。

共同生活的第十年,许广平过生日,鲁迅送给她一幅画,并题上了一首诗: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去世前紧握着许广平的手,给她最后的嘱托:“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余生只做了一件事,整理鲁迅的文稿,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达成他的心愿。

在婚姻里,许广平一直活得很通透,她能快速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接受感情的不同形态。

从恋爱的甜,到生活的香,到淡淡的涩,她一直能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生活中,很多女人抱着对白马王子的期待步入婚姻,结婚后,却大失所望。

其实,婚姻的本质就是柴米油盐,平平淡淡。

只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爱情到婚姻的落差,无法接受生活的平凡和琐碎。

当尝过婚姻的各种滋味,聪明的女人都懂得,降低对婚姻的期待,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经营。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迅与许广平婚姻里的3种味道,越早明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