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美国社会学家甘博来到了中国,他一下子就被这个东方古国独特的人文气质所吸引。他在河北保定考察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每到一处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就跟随他的镜头,一起领略百年前保定的迷人风采。
民国八年(年)的大年初一,甘博来到了保定的一座寺庙里。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当年保定人在新年里烧香祈福以及街道上的场面。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有到寺庙祭拜的习俗,河北保定这里也不例外。照片中,很多人拿着香烛来到寺庙里,前去上香祭拜。
这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有好几进院子。寺庙内的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看看房前粗壮的柏树,就能知道这座寺庙有些年头了。而且有这么多人前来上香,说明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
寺庙前的巷子里,一位身穿绸缎棉袄的老太太,手里拿着香火,气宇轩昂、大步流星地向寺庙走来。想必她家境殷实,或者是当地的地主婆吧。
有几名乞讨者守在巷子两旁,他们衣衫褴褛,只希望进出寺庙的好心人能施舍一些吃的。当地主婆走过巷子时,对这些乞讨者目不斜视。
这是寺庙内的大殿前面。虽然看不到大殿的全貌,但那一排红漆大门,高悬的灯笼,就不难猜出大殿规模应该不小,至少面阔五间。
两名男子正站在香案前毕恭毕敬地上香。几名相互认识的女子,偶然在这里遇到,相互寒暄,有的女子还是带着孩子来的。人们都选择在大年初一到寺庙里祭拜,好像是约定俗成的。
大年初一,人们一般都没什么事做。大人会带着孩子到热闹的地方走走看看。照片中这名男子就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来到寺庙。小一点的孩子,脖子上挂着好几个玉佩,可见家人对他宠爱有加。
大人带着小孩祭拜,为的是给小孩子祈福,希望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平安吉祥,少生灾祸。
一位白胡子老大爷,也来到寺庙。在庙门外,甘博叫住老人,希望给他拍一张照片。老大爷很高兴,面对摄影师的镜头,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大年初一的保定,天气还很冷。地上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但是,寒冷也阻挡不了人们逛庙会的热情。
寺庙外设有围栏隔断,几名警察正在维护治安。虽然天气很冷,但是阳光很好,一些孩子干脆坐在围栏上休息,等待大人祭拜完毕出来。警察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在过去,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既能得到压岁钱,又有新衣服穿,然后跟着大人逛庙会,还能买到好吃的,看到好玩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过年了。
一名戴着帽子的孩子,手里也拿着香火,学着大人的模样去上香。他的举动让身边的几个小孩子觉得很好奇,都盯着他看。
庙门外,甘博看到一位卖元宵灯的,他很有兴致地走上前去,用手抬起竹竿欣赏这些五颜六色的灯笼。他很喜欢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灯笼。
多年前,河北保定的大年初一,给甘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的我们,通过甘博拍的照片,我们也领略到了保定过去的民俗风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