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培训不是一味要求教师,恰恰相反,让一线教
TUhjnbcbe - 2023/3/27 19:49: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热热闹闹搞培训

自从披上了“终身学习”的外衣,各类培训就和广大一线教师结下不解之缘。从有时限的学历培训进化到无限期的非学历培训,从现场培训变成到网上远程培训,从各校自发的零敲碎打跃升为县市级层面有计划大规模的全员集训。无论是从培训的时长还是档次看,可谓是一年一个一新模样,年年更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下的培训始终未能真正解决,那就是无法保证高质量。

看起来声势浩大的培训,究竟有多少真正落到了实处?有哪些东西确实走进了广大教师的内心,实打实推动了教师的自身发展,促进了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进步和繁荣呢?答案恐怕不容乐观,事实远比预期要差,而且差很多。

每训必写

也许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老师们基本都接时参加了培训,也按要求完成了有关作业,不管是电子稿还是手写稿,作业人人都得上交。为保证有一定质量,组织者会随机抽查情况,甚至还会进行查重,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判为不合格并发回重写。

不管是从组织实施上,还是监督检查上来看,组织者都算尽心尽力,怎么能说培训质量差呢?这么说有什么根据,是不是在信口胡咧咧呢?稍安勿躁,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台下听者的众生相。

很多人确实都在动笔,但以记录为主,就是将ppt上的有关内容转移到记录本上,手机拍照作主辅,他人笔记为次辅,不用怎么入耳入心就能胜任愉快完成笔录,用来应付交差毫无问题。其余时间就可自主安排,三三两两聊天吹牛的,目不斜视手机追剧的,趴着呼呼大睡的,可谓姿态万千,但基本都和认真培训无关。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邻校一对美女同行,两人小声八卦一直贯穿讲座始末,台上说者如同钟吕轰鸣,身畔细语宛如蚊蝇窃窃,两者无形的碰撞一直在刺激周围同行的听觉。你觉得这样的培训会有多大效果?

当然,有关总结一定会是光鲜亮丽的,有关报告也一定是好评如潮的。举个应景的例子,每个讲座结束时定会有教师代表作学习讲话,讲话的内容不用听就知道,一定是歌功颂德的言论。小编就觉得特别奇怪,难道台上坐的全是完人,他们的言论全是圣言,毫无争议不可辩驳?

至于学历提升和远程非学历培训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需另文再谈,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不妨说说问题根源,仅将问题归咎为老师们态度普遍欠端正,这肯定有失偏颇,行内人都知道,一堂课有几个学生开小差不奇怪,假如总共没几个人当回事,那真不能怪罪听者。问题的根子在于培训定位和实际需求的错位,一线教师实在不爱听,可又不能不来,于是只好应付了事。

怎么会这样呢?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家其实都积累了一堆问题和困惑,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个人乃至团队的努力加以解决,但有很多“顽固分子”很难解决,甚至不可解决。

这类问题往往不是个例,具有共性甚至是普遍性。一线最迫切需要解决此类问题,哪怕是减少一些困惑也好。可这些沾着泥土气的一线心声却没有合适的渠道传递。于是两方对接出现明显偏差乃至割裂,导致很多培训沦为隔靴搔痒,有时甚至南辕北辙,如此境况又怎能赢得老师拥戴呢?

论文属于少数人的特长

比起一味地对老师指手画脚,以至于让他们束手束脚,无所适从,能够说出心声并有的放矢加以解决,这远比不切实际在论文窠臼中打转转有用,也更合乎老师们的预期,更能找准当下的热点、痛点和难点。

脚踏实地解决实际困难,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福音。比如如何打通幼小、初中和高中的隔阂,实现区域K12教学一体化,避免各自为战,互相指责;比如说如何真正落实为教师改负的*策,让教师的时间精力全面回归教育;比如说面对后进生递增的现实困境,如何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好转化工作,等等。

教科研说到底是一部分人的特长,假如人人都是写文好手,也没那么多地方让你发表文字。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却是每一个教师都会面临的困境。

令一个让人不解之处是培训总爱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教师寒暑假带薪休假是教师的法定权利,不管因什么原因大量占用教师假期,都存在一个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教师培训态度的原因之一。

毕竟大家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心甘情愿才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训不是一味要求教师,恰恰相反,让一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