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段时间开始,网络上关于对新版教材中的插画议论纷纷,都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作品,这些图画设计的确实不合适。有很多图片都是让人看了感到毛骨悚人,两眼无神还斜视前方,动作也是横七竖八的。而近期发现,不仅是数学课本中有不恰当的插画,英语课本中也有。
面相丑陋算是问题,英语课本问题更大。
给书本插图片的本意是想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的看到知识内容,对此感兴趣,能够为了想去弄清楚这个图片上具体含义而去学习。也可以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加一些不一样的元素,缓解枯燥的情绪。可是如果这个插画并不能做到这些,就丧失了意义。吴勇本身给数学课本的插画就已经引起不少家长的不满,现在英语课本的问题更大。
在英语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讲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其中的插画上有一个小姑娘就是跪坐在另一个小姑娘面前,并且这个小姑娘是身着红色中国传统服装,让别人一看就是中国的象征。
这就让人不禁发问,要是觉得数学课本里的插图争议是不够了解艺术,那这种不合适的暗示又是什么是大家没有明白的呢?无论是什么原因,站在国人的角度上都是不能理解的。中国从无跪拜礼,为何小姑娘还会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教书育人的课本插画里面呢?
遭到怀疑可以辩驳,可立马要做的是减少伤害
在事情发生之后,全国的家长们都沸腾了,认为这样的插画不配进入教科书来教书育人。可是这个作品的创作者却没有任何声明,而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的人来进行解释说明。也有不少网友会觉得艺术家的想法是有自己的风格的,不能用刻板印象和固有思维去理解。以前的插画是上一辈人的作品,现在的自然也要突出不一样的想法,多给一些空间。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课本应该是服务大众学生的,不是单纯自己的个人作品展示。
遭到别人的怀疑可以辩驳,和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路。可是一味地一言不发或者逃避,只会让人觉得怒火中烧。最不能挽回的事情是课本已经印刷出来了,不少的学生已经阅读翻看了,想要撤回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不恰当的图片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记是没有办法抹除的,敏感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有一生的记忆,长大之后影响他们的美育观。
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项小组进行调查和追责。并直接发出声明,在秋季的时候要采用新的插画,不能让不良影响持续下去。
那已经拿到手的教师和家长们也要自己多加辨别,什么是有利于孩子成长与培育的,什么是不利于孩子心身生长的,把发现的更多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教材之事千万不能打马虎眼,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学生
在设计课本的时候从文字到插画都是需要仔仔细细斟酌的,有些事情可以给出不一样的想法,有一些事情就是严肃的,不可以马虎做事。无论是课文本身的文字内容还是一张图片,都是需要精挑细选才能通过才可以。
不同的事情交给不同专业的人,像以前的有的课本就是不同的科目会请不同的老师来进行编排,术业有专攻。为了写好一本教材一审、二审、再审,反复斟酌。既要突出不同的教材想要传递的是什么价值观,又要同时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的意义。
就算是一本教材已经完结也是需要不断地修改,一直到没有任何瑕疵才算合格。例如想要对一篇讲农民伯伯的故事的文章进行插画,就可以去地里实地体验,然后再画出最真实而有美感的图片,不可以随随便便的就拿一张图片附上去。最后到审核的时候更要严苛一些,不能让任何打“擦边球”的不良内容出现在课本上。
其实在年就有老师反映出相关问题,可没有任何人觉得这是个问题。插画本身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能够让孩子们学习起来更有趣味也更有积极性,在无形之中对孩子进行美育,但是想进行改版的时候还是要仔细小心的,不能有不良的现象出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